從心所欲

成語拼音

cóng xīn suǒ yù

從心所欲成語解釋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典故出處

《論語·爲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成語典故

從此可以高枕而臥,從心所欲了。★鄒韜奮《患難餘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成語造句

他經過多年的修煉和沉澱,在藝術創作上已達到了從心所欲的境界。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的衆多弟子中有一個叫顏回的人,他對孔子十分敬仰和尊崇。 有一次,顏回問孔子:“夫子,什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孔子微笑着回答道:“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顏回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對於“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他還不能完全理解。 隨着時間的推移,顏回一直刻苦鑽研學問,努力踐行孔子的教導。他逐漸明白了,所謂“從心所欲”並不是毫無節制地爲所欲爲,而是在經過長期的修身養性和道德積累之後,內心達到了一種高度的自由和純淨,能夠自然而然地按照道德和禮法去行事,即使隨心所欲地做出行爲,也不會違背規矩和原則。 孔子在他漫長的人生中,始終致力於道德的修養和知識的追求。他教導弟子們要以仁愛爲本,以禮義爲規範。正是因爲孔子有着深厚的道德底蘊和淵博的學識,到了晚年,他才能夠真正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那個時代,社會動盪不安,禮崩樂壞。許多人爲了追求權力和利益,不擇手段,違背道德和禮法。然而,孔子卻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則,不爲外界的誘惑所動搖。他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出他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比如,在面對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時,孔子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去傾聽和理解,不會固執己見。他會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調整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但始終不會偏離道德和禮法的軌道。 顏回深受孔子的影響,他也努力追求這種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他在生活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品德高尚。最終,顏回也成爲了一位備受尊敬的賢者。 後世的人們,常常以孔子和顏回爲榜樣,希望能夠像他們一樣,通過不斷的努力和修行,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生高度。這不僅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和提升自己。 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無數人前行的道路。它提醒着我們,在追求自由和個性的同時,不能忘記道德和禮法的約束;在隨心所欲地生活時,要始終保持內心的敬畏和自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心所欲-成語圖片

從心所欲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