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雀淵魚

成語拼音

cóng què yuān yú

叢雀淵魚成語解釋

比喻不行善政,等於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

典故出處

語出《孟子·離婁上》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爵(雀)者,鸇也;爲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成語典故

能辦交涉之人日益少,忍辱含垢,民氣日靡,叢雀淵魚,民心漸去。★鄭觀應《盛世危言·交涉》

成語造句

在這動盪的局勢中,普通人的命運猶如叢雀淵魚,難以自主掌控自己的未來。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國王。他初登王位之時,也有着雄心壯志,想要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起初,國王非常勤勉,關心民生,國家也呈現出一片祥和之景。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漸漸迷失在了權力與慾望之中。他開始大興土木,建造豪華的宮殿,舉辦奢靡的宴會,完全不顧百姓的疾苦。 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他不斷加重賦稅,百姓們生活越發艱難,怨聲載道。一些忠誠的大臣們看到這種情況,紛紛進諫,希望國王能夠回心轉意,以民爲本。但國王卻根本聽不進去,反而對這些大臣心生不滿,認爲他們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他開始任用一些阿諛奉承之人,這些人只知道迎合國王,對國家的正事卻毫不關心。國家的政治日益腐敗,社會秩序也逐漸混亂。百姓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許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逃亡。 一位智者看到了國家的現狀,痛心疾首地說:“如今的國王就如同那無知的獵人,爲了捕捉幾隻叢雀淵魚,卻不惜破壞整個森林和湖泊,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果不其然,國家的動盪引發了周邊國家的覬覦。外敵開始入侵,國內又民怨沸騰,軍隊的戰鬥力也大不如前。面對敵人的進攻,他們節節敗退。 最終,這個曾經輝煌的國家陷入了覆滅的境地。國王也在悔恨中度過了餘生,他終於明白,自己當初爲了那些短暫的利益而忽略了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多麼愚蠢的行爲。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不可爲了眼前的小利而不顧大局,就像爲了捕捉叢雀淵魚而破壞整個生態環境一樣,最終會給自己帶來無法挽回的災難。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以長遠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來治理國家和處理事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正如古人所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我們應從這個故事中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叢雀淵魚-成語圖片

叢雀淵魚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