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而不論
成語拼音
- cún ér bù lùn
存而不論成語解釋
- 存保留。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典故出處
-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成語典故
- 其源雖出於《洪範》,然既爲術數之學,則治經者存而不論可矣。★清·陳澧《東塾讀書記·尚書》
成語造句
- 對於這件尚無確鑿證據的事情,我們不妨先擱置一旁,存而不論,等待更多的信息和證據出現再做定論。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爲衛國的諸侯國。衛國有一位飽學之士名叫端木賜,他以能言善辯和學識淵博而聞名。
有一次,端木賜前往魯國遊歷。在魯國,他遇到了一位同樣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和思考的學者。他們在交流探討中,話題逐漸深入到了一些深奧而神祕的領域,比如天地的起源、生死的輪迴等。
面對這些難以確切解答的問題,端木賜展現出了他獨特的智慧和態度。他認爲對於這些暫時無法得出明確結論的事情,不應過度糾結和爭論,而是應該存而不論。他說:“天地之間,諸多奧祕,我們現今的認知有限,無法對這些高深莫測的事情妄下定論。與其爭得面紅耳赤,不如暫且擱置,留待後人去探索和研究。”
他的這種觀點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一些人認爲他過於保守,不願積極探索和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另一些人則對他的這種理性和豁達表示讚賞。然而,端木賜並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他堅持自己的立場。
隨着時間的推移,端木賜的這種存而不論的態度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和認可。人們意識到,在面對一些複雜且難以即刻解決的問題時,盲目爭論往往無濟於事,反而可能引發更多的矛盾和衝突。而存而不論,並非是逃避問題,而是一種尊重未知、等待時機的智慧之舉。
正如《論語》中所言:“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也體現了一種存而不論的精神。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許多類似的情況,有些事情或許當下無法給出確切答案,這時我們便可以借鑑端木賜的做法,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不急於下結論,讓時間和智慧的積累來慢慢揭示真相。
存而不論,這種智慧的態度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閃耀着光芒,提醒着人們在面對未知和複雜時保持冷靜與理性,避免盲目和衝動,以更加從容的姿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謎題。
存而不論-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