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節不奪
成語拼音
- dà jié bù duó
大節不奪成語解釋
- 大節臨難不苟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典故出處
- 《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時,他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大節不奪,展現出了高尚的品德。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蘇武。
蘇武奉漢武帝之命,持節出使匈奴。然而,匈奴單于卻試圖逼迫蘇武投降。他們將蘇武囚禁起來,斷絕他的飲食,企圖以此來消磨他的意志。但蘇武憑藉着頑強的毅力,硬是撐了下來。
單于見蘇武如此堅定,又心生一計。他把蘇武流放到北海邊,讓他去放羊,並說只有等公羊生下小羊,才准許他回國。北海邊環境惡劣,荒無人煙,但蘇武沒有絲毫抱怨,每日與羊羣爲伴。
時光荏苒,蘇武在北海邊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期間,匈奴曾多次派人來勸降,甚至許以高官厚祿,但蘇武始終堅守着自己心中的信念,沒有絲毫動搖。他始終牢記着自己的使命,手中緊緊握着那根代表着國家尊嚴的節杖。
多年後,漢武帝去世,漢昭帝即位。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有所緩和,漢昭帝派人四處尋找蘇武的下落。終於,使者在北海邊找到了蘇武。此時的蘇武,雖然歷經磨難,飽經風霜,但他的氣節依然堅如磐石,那根節杖也依舊完好無損。
蘇武回到漢朝,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和敬重。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大節不奪,他在困境中堅守着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不爲外界的誘惑和威脅所動搖。他的故事成爲了千古佳話,激勵着後世無數的人。
正如《論語》中所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蘇武就如那在嚴寒中依然屹立不倒的松柏,在艱難的環境中彰顯出了非凡的氣節。他的大節不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君子應有的品質和風範,他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畫卷中,熠熠生輝。
大節不奪-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