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謀不謀
成語拼音
- dà móu bù móu
大謀不謀成語解釋
- 具有遠大謀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謀略。
典故出處
- 《六韜·武韜·發啓》大謀不謀,大勇不勇。”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他總能冷靜分析,做出的決策看似出人意料,實則是大謀不謀,最終成功化解危機。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諸侯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有一個小國的國君,他心懷壯志,渴望在這亂世之中有所作爲。這位國君深知,在這複雜的局面下,不能僅憑一時的衝動和魯莽行事,而需要深謀遠慮,以智慧和謀略來應對各種挑戰。
一次,周邊的幾個大國爲了爭奪土地和資源,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戰火逐漸蔓延到了這個小國的邊境,百姓們人心惶惶。大臣們紛紛建議國君立刻採取行動,或是與其中一方結盟,或是出兵參戰,以保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然而,國君卻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回想起歷史上那些因爲草率決策而導致國家覆滅的例子,明白此時不能輕舉妄動。他召集了國內最有智慧的謀士們,共同商討對策。謀士們各抒己見,但國君始終沒有輕易做出決定。
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權衡之後,國君終於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他既沒有選擇結盟,也沒有選擇參戰,而是採取了一種看似無爲而治的策略。他加強了國內的防守,安撫百姓,同時積極發展農業和經濟,增強國家的實力。
當其他國家在戰火中消耗彼此的力量時,這個小國卻在默默發展壯大。最終,戰爭結束,幾個大國都元氣大傷,而這個小國卻憑藉着國君的“大謀不謀”,在亂世中站穩了腳跟,贏得了百姓的擁護和尊重。
正如《道德經》中所說:“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這位國君以一種看似不謀的方式,實現了最大的謀略。他沒有被眼前的利益和衝突所迷惑,而是着眼於長遠的發展和國家的根本利益。這種“大謀不謀”的智慧,使得這個小國在動盪的時代中得以生存和發展,成爲了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它也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局面和重大的決策時,不能僅僅侷限於眼前的得失,而要以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思考來謀劃未來,有時候看似不行動,實則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謀略。
大謀不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