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小異
成語拼音
- dà tóng xiǎo yì
大同小異成語解釋
- 大體相同,略有差異。
典故出處
- 《莊子·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成語典故
- 說的是侯統領一個,其實如今做官的人,無非與侯統領大同小異罷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四回
成語造句
- 這兩件衣服的款式乍一看差別不大,仔細對比才能發現它們在細節之處大同小異。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分別是陳國和蔡國。
陳國的國王名叫陳桓公,他治下的陳國雖然不算特別強大,但也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蔡國的國王蔡桓侯,同樣致力於發展自己的國家,使得蔡國也呈現出一片繁榮之景。
這兩個國家在許多方面有着相似之處,比如都重視農業,鼓勵百姓耕種,兩國的農田裏都洋溢着豐收的喜悅;都注重文化教育,培養了許多有才華的人士。然而,在一些細節上,兩國又有着各自的特點。
陳國的禮儀制度更爲嚴格,人們在言行舉止上都要遵循繁瑣的規矩;而蔡國則相對寬鬆一些,人們的生活更加自在。陳國的建築風格偏向莊重典雅,蔡國的建築則多了一些靈動活潑的元素。
有一年,兩國邊境發生了一些小摩擦,雙方的大臣們都主張採取強硬的態度。陳桓公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爲兩國之間畢竟大同小異,有着許多共同之處,不應該因爲一些小矛盾而大動干戈,破壞長久以來的和平。於是,他派出使者前往蔡國,傳達了希望和平解決爭端的意願。
蔡桓侯收到陳桓公的訊息後,也認真思考了一番。他意識到兩國確實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沒有必要爲了一點小分歧就引發戰爭。於是,他也積極迴應,雙方通過友好協商,順利解決了邊境問題。
從此,陳國和蔡國的關係更加密切,兩國人民之間的往來也日益頻繁。他們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兩國都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存在一些差異,但只要看到彼此之間的大同小異,就能夠找到共同點,從而避免衝突,實現共同發展。就如同歷史上的許多事例一樣,在面對分歧時,我們不能只看到差異,而要善於發現相似之處,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大同小異-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