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如木雞

成語拼音

dāi rú mù jī

呆如木雞成語解釋

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典故出處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成語典故

那幾個軍人和財主,一個個呆如木雞。★魯彥周《廖仲愷》第六章八五

成語造句

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壞消息,他一下子呆如木雞,半天沒緩過神來。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鬥雞訓練師名叫紀渻子。當時的齊王十分喜愛鬥雞,便請紀渻子來爲他訓練鬥雞。 紀渻子接到任務後,便開始認真地訓練鬥雞。齊王心急地想要看到訓練成果,過了一段時間就來詢問紀渻子鬥雞是否已經訓練完成。紀渻子卻回答說:“還不行,這隻雞看起來氣勢洶洶,心浮氣躁,這樣是無法在鬥雞中取勝的。” 又過了一段時間,齊王再次前來詢問,紀渻子依舊搖頭說:“還沒好,它現在一有動靜就反應過激,不夠沉穩。” 齊王雖然有些不耐煩,但還是繼續等待。就這樣,紀渻子不斷地訓練着這隻鬥雞,慢慢地,這隻雞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當齊王再來詢問時,紀渻子終於說:“大王,現在這隻雞已經訓練好了。它看上去呆若木雞,毫無生氣,但實際上它的精神已經全部內斂,任何外在的干擾都不會影響到它。當它進入鬥雞場時,別的鬥雞看到它這副模樣,都不敢輕易挑戰,未戰先怯了。” 齊王將信將疑地帶着這隻訓練好的鬥雞去參加比賽,果然,其他鬥雞在它面前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風,這隻呆若木雞的鬥雞輕而易舉地贏得了比賽。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真正的強大並不在於外表的張揚和兇猛,而是在於內心的沉穩和內斂。就如同這隻經過訓練的鬥雞,看似呆笨木訥,實則蘊含着巨大的力量。在歷史上,也有許多人物有着類似的品質。比如漢初的名將韓信,他在面對侮辱時能忍辱負重,看似軟弱,實則有着堅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智慧,最終成爲一代名將。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原本是形容一個人鎮靜沉着的狀態,但後來在流傳過程中,語義發生了一些變化,常用來形容人發呆的樣子。然而,我們不能忘記這個成語最初所蘊含的深意,那就是提醒我們在面對各種情況時,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沉穩,不被外界的喧囂所幹擾,只有這樣才能在生活和事業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容易心浮氣躁,這時我們就應該學學這隻鬥雞,收斂自己的心神,以一種沉着冷靜的態度去應對,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同時,我們也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要看到背後的本質,如同那隻看似呆笨的鬥雞其實有着強大的實力一樣。

呆如木雞-成語圖片

呆如木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