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斷不斷

成語拼音

dāng duàn bù duàn

當斷不斷成語解釋

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典故出處

《史記·齊悼惠王世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成語典故

段失之太剛,黎又失之太柔,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一回

成語造句

面對複雜的局勢,他總是猶豫不決,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最終錯失了許多良機。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多年。在他流亡到楚國時,楚成王以國君之禮相待,重耳十分感激。有一次,楚成王問重耳:“如果你有一天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你會如何報答我呢?”重耳思索片刻後回答道:“珍奇異寶,大王您並不缺少;華麗的絲織品,大王您也有很多;至於象牙獸皮等物,那更是楚國的特產。我實在想不出用什麼來報答您。”楚成王笑着說:“那你總得有所表示吧。”重耳鄭重地說:“如果託大王的福,我真的能夠回到晉國,並且當上國君,倘若有一天晉楚兩國交戰,我一定下令讓軍隊後退九十里。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那我纔會與您交戰。” 後來,重耳真的回到晉國並當上了國君,就是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晉國日益強大。而此時楚國也不斷擴張勢力,兩國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衝突。 公元前 632 年,晉楚兩國軍隊在城濮相遇。晉文公想起了他當年對楚成王的承諾,便下令讓軍隊後退九十里。晉軍的將領們有些不理解,紛紛表示:“我們的軍隊士氣正盛,爲何要後退呢?”晉文公說:“我當年在楚國時曾答應過楚王,要後退九十里以報他的恩情。如今我們不能失信於人。”晉軍後退九十里後,在城濮駐紮下來。 楚軍將領子玉見晉軍後退,以爲晉軍膽怯,便率軍緊追不捨。晉文公見楚軍追擊而來,知道決戰的時機已到。他果斷地指揮晉軍進行反擊,晉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而楚軍由於輕敵冒進,陷入了混亂之中。最終,晉軍在城濮之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在這個故事中,晉文公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能夠果斷地做出決策,踐行自己的承諾而後抓住戰機取得勝利。倘若他當斷不斷,在是否後退這件事上猶豫不決,一方面可能會失信於人,另一方面也可能會錯失戰機,導致戰爭的結果截然不同。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會遇到許多需要做出抉擇的時刻。如果我們不能果斷地做出決定,而是優柔寡斷,患得患失,那麼很可能會錯過許多寶貴的機會,甚至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我們應當學習晉文公的智慧和果斷,在關鍵時刻能夠當機立斷,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走向成功的道路。歷史的教訓如警鐘長鳴,提醒着我們在面對抉擇時要勇敢而果斷,不被猶豫和遲疑所束縛。

當斷不斷-成語圖片

當斷不斷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