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無拾遺

成語拼音

dào wú shí yí

道無拾遺成語解釋

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同道不拾遺”。

典故出處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商賈重寶,單車露宿,牛馬放牧,道無拾遺。”

成語典故

自是內部肅然不言,鹹稱其有神,道無拾遺。★《隋書·藝術傳·韋鼎》

成語造句

在這個治安良好的小鎮,社會風氣極佳,人人遵紀守法,真正做到了道無拾遺。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盛國。盛國的國王英明睿智,他一心想要把國家治理得繁榮昌盛。 這位國王深知,要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讓百姓們安居樂業。於是,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減輕百姓的賦稅,鼓勵農業生產,興修水利,同時大力整頓吏治,嚴懲貪污腐敗。 在國王的努力下,盛國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百姓們的生活也日益富足。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道德素養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有一天,一位商人帶着滿滿一車貨物前往鄰國進行貿易。在經過一段山路時,由於路途顛簸,車上的一個包裹不慎掉落。商人渾然不覺,繼續趕着馬車前行。過了許久,一位農夫路過此地,發現了這個包裹。他打開一看,裏面裝滿了金銀財寶。農夫沒有絲毫貪念,他心想失主一定非常着急,於是便決定在原地等待失主。 就這樣,農夫在原地等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時分,那位商人終於匆匆趕來。商人看到自己丟失的包裹完好無損地被農夫保管着,心中萬分感激,他拿出一些錢財想要酬謝農夫,但農夫堅決推辭。農夫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們盛國的人都會這樣做。” 這件事情很快傳遍了整個盛國,人們對農夫的行爲紛紛豎起大拇指,同時也更加註重自身的品德修養。從那以後,盛國出現了路不拾遺的美好景象,即使是貴重物品掉落在路上,也沒有人會私自佔有。 盛國的這種良好風氣一直延續了下去,成爲了周邊國家學習的榜樣。其他國家的使者紛紛前來取經,想要了解盛國是如何做到道無拾遺的。國王微笑着說:“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對百姓的關愛和教育,讓他們明白只有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家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記載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盛國的成功正是因爲遵循了這樣的理念,讓每個人都能在公平、誠信、和睦的氛圍中生活和發展。 道無拾遺的盛國,成爲了歷史上一個閃耀的典範,它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激勵着後人不斷追求美好的品德和社會風尚。

道無拾遺-成語圖片

道無拾遺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