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之筆

成語拼音

diǎn jīng zhī bǐ

點睛之筆成語解釋

筆文筆。指文章傳神絕妙之處。

典故出處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這幅畫整體構圖精妙,色彩搭配協調,而右上角那一隻飛鳥的描繪堪稱點睛之筆,讓整幅畫面瞬間靈動鮮活起來。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畫技堪稱一絕,無論是人物、山水還是花鳥,都能被他描繪得栩栩如生。 當時,張僧繇受邀在一座新建的寺廟牆壁上作畫。他耗費了許多時日,精心繪製了一幅巨大的佛像壁畫。壁畫完成後,前來觀看的人們都對其精湛的技藝讚歎不已,那佛像彷彿真的具有了神聖的氣息。然而,人們總覺得這幅畫似乎還缺了點什麼。 有一天,張僧繇站在壁畫前仔細端詳,他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思考良久後,他決定在佛像的眼睛處進行最後的修飾。只見他提起畫筆,凝神靜氣,小心翼翼地在佛像的眼睛上輕輕點了幾筆。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就在他點完睛的那一瞬間,原本靜止的佛像彷彿突然活了過來,那雙眼眸中透露出威嚴而慈祥的光芒。寺廟裏的人們驚訝地發現,佛像的眼睛似乎會隨着他們的移動而轉動,就如同真的佛祖降臨一般。 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四面八方,人們紛紛涌來寺廟,想要一睹這神奇的“點睛之筆”。甚至連皇帝也聽聞了此事,親自前來查看。皇帝看到那神奇的佛像後,也對張僧繇的畫技佩服得五體投地。 從那以後,張僧繇的名聲更加響亮,而“點睛之筆”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藝術作品在關鍵之處加上一筆,使其變得更加出色、傳神,就如同張僧繇在佛像眼睛上的那幾筆一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們都追求着這樣的點睛之筆。他們在創作中不斷探索、突破,力求讓自己的作品能夠達到一種更高的境界。無論是文學、繪畫、音樂還是其他藝術形式,那關鍵的一筆往往能讓作品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成爲傳世之作。 正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那神祕的微笑彷彿就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讓無數人爲之着迷;又或是貝多芬的交響樂,在激昂的旋律中那幾段獨特的音符,如同點睛之筆般震撼人心。這些藝術珍品都因那點睛之筆而更加璀璨奪目,成爲人類文明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瑰寶。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追求屬於自己的點睛之筆。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學習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挑戰時,也許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創新、一個獨特的想法,就能成爲解決問題的點睛之筆,讓一切變得順利起來。讓我們努力去發現、去創造那屬於我們自己的點睛之筆,爲我們的人生增添更多的精彩。

點睛之筆-成語圖片

點睛之筆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