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談西說

成語拼音

dōng tán xī shuō

東談西說成語解釋

指議論的面很寬。

典故出處

魯迅《書信集·致金肇野》近來東談西說,而其實都無深研究,發議論是不對的。”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今天在聚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話題雜亂無章,完全是東談西說,沒有重點。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華的小鎮,鎮上來了一個年輕人叫李明。李明這個人十分健談,無論遇到什麼人,都能滔滔不絕地聊起來。 有一天,李明在集市上閒逛,碰到了一位賣布的商人。他立刻走上前去,和商人聊起了天,從布的質地聊到了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又從風俗習慣聊到了最近發生的一些趣事,可謂是東談西說,沒有他不涉及的話題。商人一開始還覺得挺有趣,但時間一長,也有點不耐煩了,畢竟他還要做生意呢。 又過了一段時間,李明去參加一個朋友的聚會。在聚會上,他又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一會兒和這個人談論詩詞歌賦,一會兒和那個人討論琴棋書畫,一會兒又說起了遠方的奇聞軼事。大家一開始還饒有興致地聽着,但漸漸發現他說的內容雜亂無章,一會兒東一會兒西,讓人摸不着頭腦。 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學者,李明得知後立刻前去拜訪。見面後,他就開始不停地說,從天文地理說到歷史典故,從哲學思想說到民間傳說。學者剛開始還耐心地聽着,但越聽越覺得李明只是在漫無目的地東談西說,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見解和深度。學者委婉地提醒他:“我們聊天應該有重點,有深度,不能只是這樣漫無目的地亂說一通。”但李明並沒有把學者的話放在心上。 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漸漸對李明的這種東談西說感到厭煩。他雖然能說會道,但說的內容往往缺乏條理和價值。人們開始疏遠他,覺得他只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李明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依然我行我素地到處東談西說。 後來,李明意識到自己似乎失去了很多朋友,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想起了古人說的“言多必失”,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毫無目的地亂說。於是,他開始努力改變自己,在說話之前先思考一下,讓自己的談話更加有條理和有意義。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李明終於慢慢改變了自己東談西說的習慣,他的談話變得更加有內涵和價值,人們也重新接納了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話要有分寸和重點,不能只是毫無目的地東談西說,否則不僅不能給別人帶來幫助,還可能會讓人厭煩。同時,我們也要善於反思自己的行爲,不斷改進自己,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和交流。

東談西說-成語圖片

東談西說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