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耳惡聞

成語拼音

dù ěr è wén

杜耳惡聞成語解釋

塞住耳朵不願聽。

典故出處

《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中》懷忠抱直之人,虛心謁見;便佞詭隨之說,杜耳惡聞。”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經歷了太多的挫折與失敗,導致如今對於那些困難的事情杜耳惡聞,完全失去了嘗試的勇氣。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百姓們生活安寧而祥和。然而,在這個國家的朝堂之上,卻有一位大臣與衆不同。 這位大臣名叫吳禮,他憑藉着自己的巧言令色和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在朝中獲得了一定的地位。吳禮最不喜歡聽到不同的意見和真話,他只願意聽那些阿諛奉承的話語。 有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個重要的決策,關於是否要與鄰國開展一項貿易合作。其他大臣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其中不乏一些有遠見卓識的觀點。但吳禮卻對這些不同的聲音感到厭煩,他覺得這些人是在故意挑戰他的權威。 在朝堂上,一位忠誠而正直的大臣林啓站出來,詳細地分析了這項貿易合作的利弊,並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改進措施。林啓的話有理有據,贏得了許多大臣的贊同。然而,吳禮卻對林啓的話充耳不聞,甚至在心中暗暗怨恨起林啓來。 隨着時間的推移,吳禮對那些敢於直言的大臣們越來越反感,他開始利用自己的權力打壓他們。那些原本有着真知灼見的大臣們,因爲害怕遭到吳禮的報復,漸漸變得沉默寡言。而吳禮卻越發地得意洋洋,覺得自己成功地消除了那些“不和諧”的聲音。 國家在吳禮這種杜耳惡聞的行爲影響下,逐漸失去了原本的活力和生機。一些重要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國家的發展也開始停滯不前。 終於,鄰國察覺到了這個國家的變化,趁機發動了戰爭。由於國家內部已經失去了許多有才能的大臣,面對鄰國的進攻,一時之間竟然毫無還手之力。百姓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紛紛指責吳禮的所作所爲。 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國王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開始反思自己對吳禮的縱容,並且決定重新啓用那些被吳禮打壓的大臣們。林啓等大臣們臨危受命,積極地出謀劃策,組織抵抗。 經過一番艱苦的戰鬥,這個國家終於勉強抵擋住了鄰國的進攻。然而,國家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國王深刻地認識到了杜耳惡聞的危害,他決定以後要廣開言路,虛心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和建議。 從那以後,這個國家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而吳禮也因爲自己的所作所爲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總是杜耳惡聞,不願意聽取不同的意見,那麼最終必然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嚴重的後果。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善於傾聽他人的聲音,才能不斷進步和發展。

杜耳惡聞-成語圖片

杜耳惡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