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縑寸紙
成語拼音
- duàn jiān cùn zhǐ
斷縑寸紙成語解釋
- 指殘缺不全的書畫。
典故出處
- 宋·鄧椿《畫繼》卷一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間陳舊的書房裏,堆滿了各種文獻資料,甚至還有一些斷縑寸紙,卻都被主人視若珍寶。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張華的書生。
張華家境貧寒,但他自幼聰慧好學,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爲了能讀書求學,他常常四處奔波,尋找可以借閱的書籍。
有一次,張華聽說遠方有一位藏書豐富的老先生,便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去拜訪。老先生被張華的求知精神所感動,答應讓他在自己的書房中閱讀。張華如獲至寶,整日沉浸在書海之中。
然而,張華髮現許多珍貴的書籍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有些書頁已經殘破不全,就像那斷縑寸紙一般。但張華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小心翼翼地對待每一頁殘損的紙張,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深厚的知識積累,努力去理解和拼湊那些殘缺的內容。
張華對這些斷縑寸紙般的書籍視若珍寶,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修復和整理它們。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知識和見解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後來,張華憑藉着自己紮實的學識,參加科舉考試,一舉成名。他進入仕途後,始終保持着對知識的敬畏和對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斷縑寸紙般書籍的感恩之情。
他常常對人說:“那些看似殘缺不全的書籍,其實蘊含着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它們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燈,指引着我前行的道路。”張華也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們,即使面對困難和殘缺,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依然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的財富。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激勵後人努力追求知識的典範。而“斷縑寸紙”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那些雖然殘缺不全但仍然具有重要價值的事物。它提醒着人們,不要輕視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因爲其中可能隱藏着意想不到的珍貴財富。就如同張華對待那些斷縑寸紙般的書籍一樣,只要用心去發掘,總能找到其中的閃光點。
斷縑寸紙-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