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無此理
成語拼音
- duàn wú cǐ lǐ
斷無此理成語解釋
- 斷絕對,一定。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
典故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一個少年婦女,獨自在外,又無同伴,靠賣詩文過日子,恐怕世上斷無此理。”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這件事明明是你做錯了,卻還想把責任推給別人,斷無此理!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君王英明睿智,百姓們安居樂業。
在這個國家的一個小鎮上,住着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爲人正直善良,勤奮好學,深受鄰里的喜愛。
有一天,李明偶然聽聞了一件事情。鄰鎮的一位富商被人誣陷偷了別人的貴重物品,而證據似乎確鑿。李明覺得此事頗爲蹊蹺,因爲他了解那位富商的爲人,覺得他斷無此理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李明決定親自去調查此事。他不辭辛勞,四處走訪,尋找線索。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發現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另一個心懷嫉妒的商人故意陷害那位富商,想要搞垮他的生意。
李明立刻將自己所發現的真相告訴了當地的官員。官員經過覈實,確認了李明的說法,還了那位富商一個清白。
這件事情傳遍了整個國家,人們都對李明的正直和勇敢讚歎不已。君王得知此事後,也對李明讚賞有加,決定賜予他豐厚的獎勵。
李明卻婉拒了君王的獎勵,他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爲了正義挺身而出,並非是爲了賞賜。”君王聽後更加欽佩他的品德。
從那以後,李明的事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美談,激勵着更多的人在面對不公時勇敢地站出來,維護正義。而“斷無此理”這個成語也被人們用來形容那些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提醒人們要保持理性和判斷力,不要輕易相信沒有根據的謠言和指責。在這個國家裏,正義和善良的力量始終被人們所崇尚,大家共同努力營造着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斷無此理-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