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發藥

成語拼音

duì zhèng fā yào

對症發藥成語解釋

針對病根下藥。比喻針對缺點錯誤採取相應辦法。

典故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麼利害,怕不是生產,這正是對症發藥呢!”

成語典故

求其箴時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謂對症發藥者,已不可見。★孫中山《民報發刊詞》

成語造句

醫生需要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診斷和分析,然後才能對症發藥,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醫術高明的大夫叫李華。他自幼學醫,經過多年的鑽研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 有一天,小鎮上來了一位奇怪的病人。這位病人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身體極度虛弱。他四處求醫問藥,卻始終不見好轉。聽聞李華大夫的名聲後,他抱着最後一絲希望來到了李華的醫館。 李華仔細地爲病人診斷,通過望、聞、問、切等一系列方法,終於找出了病因。原來,這位病人長期勞累,又飲食不規律,導致身體內部氣血失調,臟腑功能紊亂。 找到病因後,李華並沒有急於開藥,而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認真思考治療方案。他查閱了大量的醫書古籍,借鑑了許多前人的經驗。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終於爲病人開出了一個獨特的藥方。 這個藥方中包含了多種珍貴的藥材,每一味藥材的用量和搭配都恰到好處。病人拿着藥方去抓藥,按照李華的囑咐按時服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人的病情逐漸好轉。他的面色開始變得紅潤,精神也越來越好,身體也逐漸恢復了力氣。病人對李華感激涕零,逢人便誇讚李華的醫術高超。 李華深知,對症下藥是行醫的關鍵。不同的病人有着不同的病症和體質,不能一概而論。只有像他這樣認真診斷,仔細分析,才能開出最適合病人的藥方。 正如《三國志·魏志·華陀傳》中所記載:“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華佗就是根據病人不同的病症開出不同的藥方,達到了藥到病除的效果。 李華也一直秉持着這樣的理念,對待每一位病人都認真負責。他的名聲越來越響亮,不僅小鎮上的人來找他看病,就連附近城鎮的人也紛紛慕名而來。 在李華的行醫生涯中,他始終堅守着對症發藥的原則,爲無數病人解除了痛苦,帶來了健康和希望。他的故事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激勵着更多的醫者用心鑽研醫術,爲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而“對症發藥”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提醒着人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合適的方法和措施,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對症發藥-成語圖片

對症發藥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