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足搥胸

成語拼音

dùn zú duī xiōng

頓足搥胸成語解釋

邊跺腳邊擊打胸脯。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

典故出處

《水滸傳》第一○二回王砉頓足搥胸道‘是我不該來看那逆種!’”

成語典故

靈車隊,萬衆心相隨,只見靈車去,不見總理歸,頓足搥胸悲欲絕,呼喚總理淚紛飛。★《光明日報》1977.1.9

成語造句

他聽到這個噩耗後,整個人失魂落魄,最後竟頓足搥胸,悲慟不已。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小國名爲鄭國。鄭國有一位忠誠而有抱負的大臣名叫子產。 子產一心想要爲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然而,鄭國的局勢卻時常動盪不安。當時,周邊的強國時常對鄭國進行侵擾,國內也存在着各種矛盾和問題。 有一次,鄭國面臨着一場嚴重的危機。鄰國的軍隊突然入侵,鄭國的軍隊在戰鬥中節節敗退。消息傳到王宮,國王和大臣們都驚慌失措。子產得知後,心急如焚,他立刻進宮面見國王,提出了一系列應對的策略。 可是,其他一些大臣卻因爲各自的私利,對他的建議百般阻撓,甚至在國王面前詆譭他。子產據理力爭,但無奈形勢緊迫,國王也猶豫不決。 最終,鄭國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城池淪陷,百姓流離失所。子產看到國家陷入如此困境,心中悲憤交加,他頓足搥胸,悔恨自己沒能早點說服國王和大臣們採取正確的行動。 他在街頭巷尾奔走呼號,號召百姓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外敵。他自責地說道:“我未能守護好我們的國家,讓百姓們遭受如此苦難,我真是痛心疾首啊!”百姓們被他的真誠和愛國精神所打動,紛紛響應他的號召。 在子產的努力下,鄭國逐漸從困境中慢慢恢復過來。他繼續爲國家的復興而不懈奮鬥,儘管遭遇了重重困難和挫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子產的故事成爲了鄭國曆史上的一段佳話,他的頓足搥胸不僅僅是對當時困境的悲憤表達,更是他對國家和人民深深的熱愛與責任感的體現。他的精神激勵着後來的人們,爲了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拼搏,不畏艱難險阻。正如《左傳》中所記載的那樣,子產的功績和品德爲後人所敬仰和傳頌。

頓足搥胸-成語圖片

頓足搥胸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