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聞闕疑
成語拼音
- duō wén quē yí
多聞闕疑成語解釋
- 聞聽;闕疑有疑問的地方要保留。雖然見多識廣,有不懂之處,還應存有疑問。指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
典故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爲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成語典故
- 我們要有多聞闕疑、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
成語造句
- 在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我們應當保持謙遜,對於不確定的問題,不能妄下定論,而要像古人所倡導的那樣多聞闕疑。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衛國的君主衛靈公非常重視人才和知識。
在衛國的朝堂上,有一位大臣名叫孔圉。孔圉勤奮好學,對各種知識都有着濃厚的興趣,並且爲人謙遜。他總是努力地去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識,但對於那些不確定或有疑問的事情,他從不輕易下結論,而是秉持着“多聞闕疑”的態度。
有一次,衛國與鄰國發生了一些領土爭端。雙方各執一詞,都聲稱對一塊土地擁有主權。衛靈公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許多大臣們在沒有充分了解情況的前提下就紛紛發表意見,有的主張強硬對抗,有的則建議妥協求和。
然而,孔圉卻沒有急於表態。他默默地收集各方的信息,仔細研究相關的歷史和證據。他深知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不能僅憑片面的信息就做出決策。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調查和思考,孔圉終於對事情有了較爲全面和準確的瞭解。
當衛靈公再次詢問他的意見時,孔圉才緩緩地說道:“陛下,對於這片土地的歸屬問題,我們不能僅憑一時的衝動和片面的觀點來決定。我們需要多聞,廣泛地收集信息;同時要闕疑,對於不確定的事情保持謹慎。通過我這段時間的調查,發現這塊土地在歷史上確實存在一些爭議,我們不能貿然行動,而應該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尋求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衛靈公聽了孔圉的話,深覺有理,便採納了他的建議。最終,衛國通過和平談判成功地解決了領土爭端,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孔圉這種“多聞闕疑”的態度和行爲受到了衛國百姓和其他大臣們的敬重。大家都意識到,在面對複雜的問題和情況時,不能盲目自信,而要像孔圉一樣,多去了解、多去思考,對於不確定的事情不輕易下結論。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智者都深知“多聞闕疑”的重要性。正如孔子所言:“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保持謙遜和謹慎的態度,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決策,避免因輕率和魯莽而帶來的不良後果。孔圉的故事也因此流傳了下來,成爲了後人學習和借鑑的典範,提醒着人們要時刻秉持“多聞闕疑”的精神,以更加理性和智慧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多聞闕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