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

成語拼音

gū zhù yī zhì

孤注一擲成語解釋

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決一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典故出處

《宋史·寇準傳》:“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晉書·何無忌傳》:“劉毅家無擔石之儲,樗蒲一擲百萬。”

成語典故

公元1003年,契丹軍隊攻陷德清(今河南清豐),逼近冀州(今河北衡水縣),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宋朝軍隊失去抵抗能力,節節失利,邊境告急文書頻頻送到京城。 此時,寇準(曾在邯鄲市成安縣任知縣)任宰相,他接到告急文書後扣而不發,像平時一樣從容鎮定,不露半點驚慌。宋真宗趙恆聞聽此事,非常震怒,責問寇準道:邊關軍情如此緊急,你爲什麼隱情不報? 寇準笑着對真宗說:陛下息怒,消滅契丹軍隊的計劃臣已謀劃好了,請陛下御駕親征,敵人定會不戰而逃。  12月,宋真宗率領文武百官,冒着嚴寒登上澶州 .宋朝軍隊駐紮到澶州之後,寇準奉命處理軍務,他號令軍隊以逸待勞,等待戰機。果然,幾天後契丹軍隊前來攻城,等敵人疲憊時,寇準命令將士出擊,一舉將敵兵斬獲大半,迫使敵人倉皇退兵。從此,宋真宗對寇準更加重用。  朝中另一位大臣王欽若嫉妒寇準的功勞,便在宋真宗面前講寇準的壞話: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輸的賭徒往往會把所有的錢押上作爲最後一次賭注,叫做孤注一擲。寇準再三要陛下親征,陛下不是成了寇準的孤注了嗎?這不是拿陛下的生命來弄險嗎?宋真宗聽信了讒言,不久便罷免了寇準的宰相之職。

成語造句

他在面對困境時,選擇了孤注一擲,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這最後的機會上。

成語故事

在北宋時期,有一位名叫寇準的大臣。當時,遼國不斷侵犯宋朝邊境,局勢十分危急。 宋真宗在一些大臣的建議下,準備遷都南逃,以躲避遼國的進攻。然而,寇準堅決反對遷都,他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鼓舞士氣,與遼國決一死戰。 在寇準的極力勸說下,宋真宗終於鼓起勇氣,帶領大軍親赴前線。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宋軍陷入了困境,形勢十分嚴峻。寇準深知此時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這一戰上。他毫不退縮,傾盡全部心力指揮作戰,猶如將所有的賭注都押在了這一次行動上。 最終,宋軍在寇準的英明指揮下,奮勇殺敵,奇蹟般地取得了勝利,成功擊退了遼國的入侵,保衛了國家的安寧。 寇準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可謂是真正的孤注一擲。他不顧個人安危,將自己的前途和命運都押在了這場戰爭上,只爲了能夠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他的這種勇敢和果斷,成爲了後人傳頌的佳話。 歷史上,像寇準這樣在關鍵時刻敢於孤注一擲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在面臨絕境時,毫不畏懼,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氣,毅然決然地做出最後的拼搏,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而全力以赴。這種精神激勵着無數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勇往直前,不輕易放棄。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時,也能有孤注一擲的勇氣和決心,去拼搏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孤注一擲-成語圖片

孤注一擲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