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三意

成語拼音

èr xīn sān yì

二心三意成語解釋

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意念不專,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典故出處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六回唸佛是一樁正事,豈有二心三意?”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對待工作總是不夠專注,時而這樣,時而那樣,彷彿有着二心三意,結果什麼都沒做好。

成語故事

你可能想說的是“三心二意”。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年輕人。張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他卻胸懷大志,渴望能有一番作爲。 張華一開始選擇了讀書求學的道路,他勤奮刻苦,整日埋頭於書籍之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看到一些商人賺得盆滿鉢滿,過着奢華的生活,心中便漸漸起了波瀾,開始對從商之路產生了嚮往。於是,他放棄了學業,投身到商業之中。 剛開始從商時,張華的確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一些小成功,這讓他頗爲得意。可漸漸地,他又聽說從軍能夠建立赫赫功勳,受人敬仰。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他又不顧衆人的勸阻,毅然決然地加入了軍隊。 在軍隊中,張華一開始表現得還算積極,但沒過多久,他就開始懷念起之前從商的日子,覺得做生意賺錢似乎更好。他在這種三心二意的狀態下,訓練時常偷懶,執行任務也不認真,導致多次犯錯。 有一次,軍隊接到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張華負責其中一個關鍵環節。但由於他的心思根本不在這裏,結果在行動中出現了重大失誤,差點導致整個任務失敗,還讓許多戰友陷入了危險之中。 經過這次事件後,張華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總是三心二意,不能堅定地走一條路,才導致瞭如今的糟糕局面。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專注於一事而成就非凡的人物,如孔子一心一意致力於教育,最終成爲了萬世師表;商鞅堅定不移地推行變法,爲秦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張華終於明白,只有一心一意,專注於一件事情,纔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於是,他決定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並堅定地走下去,不再三心二意,搖擺不定。從此,張華改過自新,最終在他選擇的領域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個故事也告誡後人,做事情不可三心二意,否則將一事無成。

二心三意-成語圖片

二心三意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