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功矜能
成語拼音
- fá gōng jīn néng
伐功矜能成語解釋
- 伐、矜誇耀。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典故出處
- 《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工作中取得了一點成績,就開始飄飄然,總是有意無意地表現出自己的優勢,這種伐功矜能的行爲讓同事們都很反感。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人物。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將軍名叫衛鞅。衛鞅憑藉着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智慧,爲國家立下了不少赫赫戰功。然而,隨着戰功的累積,他漸漸變得驕傲自負起來。
一次重要的戰役中,衛鞅再次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帶領軍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回國後,他開始居功自傲,到處宣揚自己的功績,認爲自己的能力無人能及。他常常在衆人面前誇耀自己的戰功,甚至不把其他將領和大臣放在眼裏。
他的這種行爲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滿和擔憂,他們紛紛向國君進言,提醒國君要注意衛鞅的變化。國君開始並沒有在意,認爲衛鞅只是一時的得意忘形。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衛鞅的伐功矜能越來越嚴重,他開始不服從國君的命令,擅自行動。
有一次,國君決定實施一項重要的改革措施,需要衛鞅的配合。然而,衛鞅卻因爲自負而拒絕執行,認爲自己的方法纔是最好的。這讓國君十分生氣,開始對衛鞅產生了懷疑和不滿。
與此同時,國內的一些有識之士也對衛鞅的行爲感到失望。他們認爲衛鞅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被功名利祿衝昏了頭腦。衛鞅的行爲不僅破壞了國家的團結和穩定,也讓國家面臨着潛在的危機。
最終,國君忍無可忍,決定對衛鞅進行懲罰。衛鞅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他曾經輝煌的戰功和才能,因爲他的伐功矜能而變得黯然失色。他的故事也成爲了歷史的一個教訓,提醒着後人不要因爲一時的成就而驕傲自滿,忘記了自己的本分和責任。
歷史的車輪不斷前行,衛鞅的故事被人們銘記。它告誡着我們,無論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都要保持謙遜和敬畏之心,切不可伐功矜能,否則必將自食惡果。正如《尚書》中所云:“滿招損,謙受益。”只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進取,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伐功矜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