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爲主
成語拼音
- fǎn kè wéi zhǔ
反客爲主成語解釋
- 客人反過來成爲主人。比喻變被動爲主動。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拔寨前進,步步爲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爲主之法。”
成語典故
- 心裏正在爲難,只聽得那女子反客爲主,讓着說道尊客,請屋裏坐。”★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
成語造句
- 在這場商業談判中,原本處於劣勢的乙方通過巧妙的策略和出色的口才,竟然反客爲主,掌握了主動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兩個國家常年交戰,分別是甲國和乙國。
甲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一直對乙國虎視眈眈。一次,甲國瞅準時機,突然發動大規模進攻,乙國倉促應戰,節節敗退,大片領土淪陷。甲國軍隊長驅直入,直逼乙國都城。
乙國國王心急如焚,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有一位大臣獻策說,可以先假意投降,讓甲國軍隊放鬆警惕,然後再尋找機會反擊。國王無奈之下,只好採納了這個建議。
於是,乙國派出使者向甲國表示願意投降,並邀請甲國的將領和大臣們進城,舉辦盛大的宴會來慶祝。甲國將領們得意洋洋,以爲大功告成,不疑有他,大搖大擺地進入了乙國都城。
在宴會上,乙國國王和大臣們殷勤款待甲國衆人,不斷地敬酒,讓他們漸漸放鬆了戒備。酒過三巡之後,乙國國王突然一聲令下,早已埋伏好的乙國士兵衝了出來,將甲國將領們團團圍住。甲國將領們這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
乙國國王趁機發表演說,譴責甲國的侵略行爲,並宣佈乙國將奮起反抗,保衛自己的國家。乙國士兵們士氣大振,在國王的帶領下,對甲國軍隊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甲國軍隊因爲將領被擒,羣龍無首,頓時陷入混亂,被乙國打得丟盔卸甲,狼狽逃竄。
乙國成功地實現了反敗爲勝,不僅收復了失地,還乘勝追擊,佔領了甲國的一些領土。從此,乙國逐漸強大起來,而甲國則一蹶不振。
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反客爲主”的智慧。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乙國沒有盲目硬拼,而是巧妙地運用策略,先讓敵人佔據主動,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突然反擊,從而扭轉了局勢,由被動變爲主動,最終取得了勝利。這就如同《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曹操的爭鬥中,起初處於劣勢,但通過不斷地隱忍和謀劃,最終在赤壁之戰中實現了反客爲主,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它們都告訴我們,在複雜的局勢中,要善於把握時機,靈活運用策略,才能實現反客爲主,改變命運。
反客爲主-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