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芻輓粟
成語拼音
- fēi chú wǎn sù
飛芻輓粟成語解釋
- 飛形容極快;芻飼料;挽拉車或船;粟小米,泛指糧食。指迅速運送糧草。
典故出處
- 《漢書·主父偃傳》又使天下飛芻輓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古代戰爭時期,運輸糧食十分艱難,但爲了前線的戰士,後方的百姓竭盡全力,不辭辛勞,可謂飛芻輓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爭時期,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嚴峻的局勢。敵軍頻繁侵擾邊境,國家的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爲了保衛國家,君主決定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派遣大軍前往邊境抵禦敵軍。然而,戰爭的籌備工作並不輕鬆,其中最爲關鍵的便是糧草的供應。
負責糧草運輸的官員們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他們必須要確保前線的士兵們有足夠的食物和物資。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令人欽佩的人物。
有一位年輕的官員名叫李陽,他深知糧草對於戰爭勝利的重要性。他不辭辛勞,日夜奔波在運輸的道路上。他組織了大量的百姓和車伕,讓他們趕着馬車,拉着滿滿的糧草前往前線。
百姓們雖然辛苦,但也深知這是爲了國家的安危,都積極地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他們有的人趕着馬車,有的人則幫忙裝卸糧草,形成了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
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李陽和他帶領的人們就如同飛芻輓粟一般,快速而高效地將糧草源源不斷地運往戰場。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穿越了山川河流,只爲了讓前線的士兵們能夠喫飽肚子,有力氣與敵人戰鬥。
《漢書·主父偃傳》中曾記載:“又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黃、腄、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李陽等人的行動正體現了這種爲了國家利益而全力以赴的精神。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前線的士兵們得到了充足的糧草供應,他們士氣大振,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最終成功地擊退了敵軍,保衛了國家的安全。而李陽和那些參與飛芻輓粟工作的百姓們,也成爲了國家的英雄,他們的事蹟被人們傳頌至今,成爲了這個國家歷史上光輝的一頁。
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是因爲前線士兵們的英勇戰鬥,更是因爲有像李陽這樣的官員和無數百姓們的默默付出和努力。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團結一心,什麼是爲了國家的利益而無私奉獻。而飛芻輓粟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形容人們爲了實現目標而全力以赴、不辭辛勞的經典詞彙,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飛芻輓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