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弦为少阳,缓为阳明,洪为太阳,三阳也;微为少阴,迟为厥阴,沉为太阴,三阴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然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凡脉浮滑长者,阳也;沉涩短者,阴也。所以言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以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言病之逆顺也。


脉有阳盛阴盛,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谓阴阳虚实之意也。凡脉浮大数动长滑,阳也;沉涩弱弦短微,阴也。阳病见阴脉者,逆也,主死;阴病见阳脉者,顺也,主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即吐,阴微即下,阳弦则头痛,阴弦即腹痛,以依阴阳察病也。又尺脉为阴,阴脉常沉而迟;寸关为阳,阳脉但浮而速。有表无里,邪之所止得鬼病。何谓表里,寸尺为表,关为里,两头有脉,关中绝不至也。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阴绝而阳微,死不治。呼为表属腑,吸为里属脏,阳微不能呼,阴微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短气。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在其上,涩反在下,微即阳气不足,沾热汗出,涩即无血,厥而且寒。诸腑脉为阳,主热;诸脏脉为阴,主寒。阳微则汗,阴浮自下。《脉经》作阴微。阳数口生疮,阴数加微,必恶寒而烦扰不得眠。阳芤吐血,《脉经》作阳数则吐血。阴芤下血。《脉经》作阴涩即下血。无阳即厥,无阴即呕。


寸口脉浮大而疾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懑身热,头痛,腹中热。


寸口脉沉细者,名曰阳中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阴气不通,不通一作并。臂不能举。《巢源》作臂偏不举。尺脉沉细者,名曰阴中之阴,病苦两胫酸疼,不能久立,阴气衰,小便余沥,阴下湿痒。


尺脉滑而浮大者,名曰阴中之阳,病苦小腹痛满,不能溺,溺即阴中痛,大便亦然。


尺脉牢而长,关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苦两胫重,少腹引腰痛。寸口壮大,尺中无有,此为阳干阴,其人苦腰背痛,阴中伤,足胫寒。


人有三虚三实者,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脉之虚实者,脉来濡者为虚,牢者为实也。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也。诊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问曰:何谓虚实。答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何谓重实。所谓重实者,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也。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悗瞀,为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痢注前后,饮食不入,为五虚。


千金方-阴阳表里虚实第八-相关图片

千金方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