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帖耳

成语拼音

fǔ shǒu tiē ěr

俯首帖耳成语解释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典故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成语典故

他们习惯于猛于虎的官威,以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吓,便自会俯首帖耳。★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成语造句

他在那强者面前毫无尊严,表现得唯唯诺诺,简直是俯首帖耳。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诸侯国中,有一位国王,他性格懦弱,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常常犹豫不决,缺乏主见。 这位国王有一位权臣,此人心术不正,野心勃勃。他利用国王的弱点,逐渐掌握了朝中的大权。他在朝中飞扬跋扈,对其他大臣颐指气使,而那些大臣们有的畏惧他的权势,选择了俯首帖耳,对他的命令唯命是从,不敢有丝毫的违抗。 然而,有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名叫李明。他对权臣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多次在朝堂上直言进谏,试图让国王觉醒,摆脱权臣的控制。但国王却总是顾虑重重,担心与权臣发生冲突会引发内乱。 李明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四处奔走,联络那些依然心怀正义的大臣们,希望能联合起来对抗权臣。可是,很多人都因为害怕遭到报复而犹豫不决。 权臣很快察觉到了李明的行动,他对李明恨之入骨,开始设计陷害他。最终,李明被诬陷犯下重罪,打入大牢。在狱中,李明感慨万千,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大臣都选择了俯首帖耳,不敢为了国家的正义挺身而出。 就在这时,国王的一位近身侍卫对国王进言,详细地阐述了权臣的种种恶行以及国家目前面临的危机。国王终于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不作为给国家带来了多大的危害。 国王下定决心要铲除权臣,他秘密召集了一些忠诚的将领和大臣,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一个适当的时机,他们突然发动了行动,一举将权臣及其党羽全部拿下。 经过这场风波,国家逐渐恢复了秩序。那些曾经俯首帖耳的大臣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意识到在正义面前,不能一味地退缩和顺从。而李明也被释放出狱,重新得到了重用,他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个国家在经历了风雨之后,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此,国家更加注重选拔有担当、有勇气的人才,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俯首帖耳-成语图片

俯首帖耳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