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帖耳

成語拼音

fǔ shǒu tiē ěr

俯首帖耳成語解釋

象狗見了主人那樣低着頭,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馴服的樣子。

典故出處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成語典故

他們習慣於猛於虎的官威,以爲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嚇,便自會俯首帖耳。★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

成語造句

他在那強者面前毫無尊嚴,表現得唯唯諾諾,簡直是俯首帖耳。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有一位國王,他性格懦弱,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常常猶豫不決,缺乏主見。 這位國王有一位權臣,此人心術不正,野心勃勃。他利用國王的弱點,逐漸掌握了朝中的大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對其他大臣頤指氣使,而那些大臣們有的畏懼他的權勢,選擇了俯首帖耳,對他的命令唯命是從,不敢有絲毫的違抗。 然而,有一位忠誠正直的大臣,名叫李明。他對權臣的所作所爲深感不滿,多次在朝堂上直言進諫,試圖讓國王覺醒,擺脫權臣的控制。但國王卻總是顧慮重重,擔心與權臣發生衝突會引發內亂。 李明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四處奔走,聯絡那些依然心懷正義的大臣們,希望能聯合起來對抗權臣。可是,很多人都因爲害怕遭到報復而猶豫不決。 權臣很快察覺到了李明的行動,他對李明恨之入骨,開始設計陷害他。最終,李明被誣陷犯下重罪,打入大牢。在獄中,李明感慨萬千,他不明白爲什麼那麼多大臣都選擇了俯首帖耳,不敢爲了國家的正義挺身而出。 就在這時,國王的一位近身侍衛對國王進言,詳細地闡述了權臣的種種惡行以及國家目前面臨的危機。國王終於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和不作爲給國家帶來了多大的危害。 國王下定決心要剷除權臣,他祕密召集了一些忠誠的將領和大臣,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在一個適當的時機,他們突然發動了行動,一舉將權臣及其黨羽全部拿下。 經過這場風波,國家逐漸恢復了秩序。那些曾經俯首帖耳的大臣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們意識到在正義面前,不能一味地退縮和順從。而李明也被釋放出獄,重新得到了重用,他繼續爲國家的繁榮和穩定貢獻着自己的力量。這個國家在經歷了風雨之後,終於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從此,國家更加註重選拔有擔當、有勇氣的人才,以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俯首帖耳-成語圖片

俯首帖耳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