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莫及
成语拼音
- hòu huǐ mò jí
后悔莫及成语解释
-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典故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齐景公病重,让国惠子、高昭子帮助公子荼当上国君。齐景公死,其他公子分别逃往卫国、鲁国等地。齐国的陈乞想杀死国惠子和高昭子,从中挑拨他们与大夫们的关系,说不消灭他们就会后悔莫及,因此挑起了战争。
成语造句
- 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否则一旦铸成大错,就会后悔莫及。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吴国。吴国有一位大臣叫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因遭奸臣陷害,他的父亲和兄长都被楚王杀害,他历经艰险逃到了吴国。伍子胥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很快得到了吴王阖闾的重用。
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国日益强大。后来,吴王阖闾决定攻打楚国。伍子胥积极为吴王出谋划策,最终吴国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然而,吴王阖闾在战争中受伤去世,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夫差继位后,一开始也很有雄心壮志,他继续任用伍子胥等大臣,吴国的势力进一步扩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差开始变得骄傲自大起来。
当时,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逐渐崛起。勾践为了迷惑夫差,派美女西施到吴国。夫差被西施的美貌所吸引,渐渐沉迷于享乐之中,对越国放松了警惕。伍子胥看出了越国的阴谋,多次劝谏夫差要小心勾践,尽早消灭越国,以免后患无穷。但夫差却不以为然,反而听信了奸臣的谗言,认为伍子胥有二心。
伍子胥看到夫差如此昏庸,心中十分忧虑和悲愤。他预感到吴国将会面临巨大的灾难,但夫差却根本不听他的劝告。最终,夫差听信奸臣之言,赐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在临死前悲愤地说:“我死之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是怎样打进吴国的。”
果然,伍子胥死后不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最终率领越国军队打败了吴国。夫差后悔不已,想起伍子胥曾经的劝谏,然而此时已经后悔莫及。他在绝望中自杀身亡,吴国也随之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重要的决策和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不能被眼前的利益和诱惑所迷惑。如果我们一意孤行,不听从他人的正确建议,等到灾难降临,再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正如夫差,因为自己的傲慢和愚蠢,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和自己的悲惨结局,真是后悔莫及啊。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都提醒着我们要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后悔莫及-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