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莫及
成語拼音
- hòu huǐ mò jí
後悔莫及成語解釋
- 後悔:事後的懊悔。指事後的懊悔也來不及了。
典故出處
-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反水不收,後悔不及。”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齊景公病重,讓國惠子、高昭子幫助公子荼當上國君。齊景公死,其他公子分別逃往衛國、魯國等地。齊國的陳乞想殺死國惠子和高昭子,從中挑撥他們與大夫們的關係,說不消滅他們就會後悔莫及,因此挑起了戰爭。
成語造句
- 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否則一旦鑄成大錯,就會後悔莫及。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吳國。吳國有一位大臣叫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因遭奸臣陷害,他的父親和兄長都被楚王殺害,他歷經艱險逃到了吳國。伍子胥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很快得到了吳王闔閭的重用。
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吳國日益強大。後來,吳王闔閭決定攻打楚國。伍子胥積極爲吳王出謀劃策,最終吳國在戰爭中取得了勝利。然而,吳王闔閭在戰爭中受傷去世,他的兒子夫差繼位。
夫差繼位後,一開始也很有雄心壯志,他繼續任用伍子胥等大臣,吳國的勢力進一步擴張。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夫差開始變得驕傲自大起來。
當時,越國在勾踐的帶領下逐漸崛起。勾踐爲了迷惑夫差,派美女西施到吳國。夫差被西施的美貌所吸引,漸漸沉迷於享樂之中,對越國放鬆了警惕。伍子胥看出了越國的陰謀,多次勸諫夫差要小心勾踐,儘早消滅越國,以免後患無窮。但夫差卻不以爲然,反而聽信了奸臣的讒言,認爲伍子胥有二心。
伍子胥看到夫差如此昏庸,心中十分憂慮和悲憤。他預感到吳國將會面臨巨大的災難,但夫差卻根本不聽他的勸告。最終,夫差聽信奸臣之言,賜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在臨死前悲憤地說:“我死之後,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東門之上,我要親眼看着越國的軍隊是怎樣打進吳國的。”
果然,伍子胥死後不久,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積蓄力量,最終率領越國軍隊打敗了吳國。夫差後悔不已,想起伍子胥曾經的勸諫,然而此時已經後悔莫及。他在絕望中自殺身亡,吳國也隨之滅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要的決策和選擇時,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不能被眼前的利益和誘惑所迷惑。如果我們一意孤行,不聽從他人的正確建議,等到災難降臨,再後悔就已經來不及了。正如夫差,因爲自己的傲慢和愚蠢,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和自己的悲慘結局,真是後悔莫及啊。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它們都提醒着我們要以史爲鑑,避免重蹈覆轍。
後悔莫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