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补疮

成语拼音

gē ròu bǔ chuāng

割肉补疮成语解释

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典故出处

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师相不必犹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补疮’,而是‘调度有方’。”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为了弥补眼前的财务漏洞,采取了一系列短视的行为,简直就是割肉补疮,最终导致更大的危机。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名叫卫。卫国有一位国王,他在治理国家方面常常做出一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决策。 有一年,卫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导致农田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困苦,饿殍遍野。国王心急如焚,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其中一位大臣提议说:“我们可以向邻国借粮,以解燃眉之急。”但另一位大臣却反对道:“邻国未必会借给我们,而且这样会欠下人情。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增加赋税,从百姓那里搜刮更多的粮食和钱财,这样就能解决目前的困境了。”国王听了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不顾百姓的死活,大幅增加了赋税。 百姓们本来就生活艰难,如今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许多家庭为了交税,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田地和房屋,甚至有人开始卖儿卖女。然而,国王却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解决国家的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百姓们纷纷逃离家园,社会动荡不安。而国王却依然执迷不悟,继续推行他那错误的政策。终于,一位智者站出来对国王说:“陛下,您这样做就像是割肉补疮啊。您为了填补眼前的窟窿,却不惜伤害百姓的根本利益,这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国王听了智者的话,恍然大悟,但此时已经为时太晚。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卫国国王这样割肉补疮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有些统治者为了一时的政绩,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看似取得了短期的利益,但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无尽的祸患。又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降低产品质量,欺骗消费者,最终导致企业信誉扫地,走向破产。 割肉补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我们不能采取一些短视的、损害根本利益的做法来解决问题,而应该寻找更加合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更深的困境,实现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让我们以史为鉴,深刻理解割肉补疮的教训,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割肉补疮-成语图片

割肉补疮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