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補瘡
成語拼音
- gē ròu bǔ chuāng
割肉補瘡成語解釋
- 比喻不計後果以救燃眉之急。
典故出處
- 谷斯範《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師相不必猶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補瘡’,而是‘調度有方’。”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爲了彌補眼前的財務漏洞,採取了一系列短視的行爲,簡直就是割肉補瘡,最終導致更大的危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叫衛。衛國有一位國王,他在治理國家方面常常做出一些看似聰明實則愚蠢的決策。
有一年,衛國遭遇了嚴重的旱災,導致農田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餓殍遍野。國王心急如焚,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一位大臣提議說:“我們可以向鄰國借糧,以解燃眉之急。”但另一位大臣卻反對道:“鄰國未必會借給我們,而且這樣會欠下人情。我倒是有一個辦法,我們可以增加賦稅,從百姓那裏搜刮更多的糧食和錢財,這樣就能解決目前的困境了。”國王聽了覺得這個辦法可行,於是不顧百姓的死活,大幅增加了賦稅。
百姓們本來就生活艱難,如今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許多家庭爲了交稅,不得不賣掉自己的田地和房屋,甚至有人開始賣兒賣女。然而,國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以爲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解決國家的危機。
隨着時間的推移,衛國的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百姓們紛紛逃離家園,社會動盪不安。而國王卻依然執迷不悟,繼續推行他那錯誤的政策。終於,一位智者站出來對國王說:“陛下,您這樣做就像是割肉補瘡啊。您爲了填補眼前的窟窿,卻不惜傷害百姓的根本利益,這隻會讓國家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國王聽了智者的話,恍然大悟,但此時已經爲時太晚。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衛國國王這樣割肉補瘡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有些統治者爲了一時的政績,過度開發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看似取得了短期的利益,但卻給子孫後代留下了無盡的禍患。又如,一些企業爲了追求高額利潤,不惜降低產品質量,欺騙消費者,最終導致企業信譽掃地,走向破產。
割肉補瘡這個成語告訴我們,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應該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我們不能採取一些短視的、損害根本利益的做法來解決問題,而應該尋找更加合理、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陷入更深的困境,實現真正的發展和進步。
讓我們以史爲鑑,深刻理解割肉補瘡的教訓,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爲自己和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割肉補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