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

成语拼音

gé àn guān huǒ

隔岸观火成语解释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典故出处

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成语典故

他原是在隔岸观火呀。★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

成语造句

面对两国之间的激烈冲突,某些国家选择置身事外,企图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其中有两个相邻的国家,甲国和乙国,它们时常因为领土和资源等问题发生摩擦和冲突。 甲国的国君是一位野心勃勃且性格急躁的人,他一心想要扩张领土,经常主动挑起与乙国的争端。而乙国的国君则较为沉稳睿智,他深知战争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一直尽量避免与甲国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冲突。 在一次边境冲突中,甲国国君倾尽全国之力准备对乙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乙国国君得到消息后,陷入了沉思。他的大臣们纷纷建议立即进行备战,与甲国决一死战。然而,乙国国君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他分析道:“甲国此时气势汹汹,我们若正面迎战,必然会损失惨重。不如暂且忍耐,让他们先去折腾。”于是,乙国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只是加强了边境的防守,密切关注着甲国的动向。 甲国国君见乙国没有应战,以为乙国是畏惧他的兵力,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动了进攻。然而,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甲国在长时间的征战中渐渐陷入了困境。国内资源匮乏,人民生活困苦,士兵们也开始出现疲惫和厌战情绪。 此时,乙国国君见时机已到,他开始暗中准备,积蓄力量。同时,他派出使者与其他诸侯国进行联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援助。 终于,甲国因为长期的战争而国力衰竭,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乙国国君果断地率领军队出击,在其他诸侯国的配合下,一举击败了甲国。甲国国君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而乙国则成功地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 这个故事中,乙国国君的智慧就在于他懂得“隔岸观火”。他没有在甲国气势正盛的时候盲目迎战,而是选择了等待时机。当甲国自己陷入困境、力量削弱时,他才果断出手,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就如同《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所说:“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乙国国君正是利用了甲国的混乱和疲惫,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有时候,面对复杂的局面和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必急于行动,可以先冷静观察,等待有利的时机出现,然后再果断出手,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隔岸观火-成语图片

隔岸观火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