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诸同好

成语拼音

gōng zhū tóng hào

公诸同好成语解释

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典故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成语典故

虽经同人研究再三,余心犹耿耿,未敢公诸同好。★清·胡凤丹《〈龙川文集〉辨伪考异跋》

成语造句

他在收藏圈小有名气,每当得到珍稀藏品,总会与圈内好友分享,公诸同好。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李华的文人。李华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便对各种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 李华十分热爱收藏,尤其是珍贵的书籍和字画。经过多年的积累,他的藏品已经颇具规模。然而,李华并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并不愿意将这些珍贵的藏品独自占有。 有一天,李华决定举办一个聚会,邀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前来。在聚会上,李华慷慨地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书籍和字画展示出来,与大家一同欣赏、探讨。朋友们对李华的举动十分感动,他们纷纷称赞李华的慷慨和无私。 其中一位朋友感慨地说:“李华兄,你如此大方地将这些珍贵之物与我们分享,真是令人钦佩啊!”李华微笑着回答道:“这些藏品于我而言,能够与同好之人一同欣赏,才更能体现它们的价值。我不愿独自藏之,而是希望公诸同好,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其中的美妙。” 就这样,李华的行为在当地文人圈子里传为美谈。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善举,纷纷前来与他交流。而李华也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人有着公诸同好的精神。比如孔子,他广收门徒,将自己的学说和思想传授给弟子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这种无私分享的精神,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公诸同好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体现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和美好事物的尊重与热爱,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愿望。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公诸同好的精神,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李华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了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公诸同好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让人们明白,真正的财富不是独自占有,而是与他人分享,共同创造更丰富、更美好的世界。

公诸同好-成语图片

公诸同好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