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彘不若

成语拼音

gǒu zhì bù ruò

狗彘不若成语解释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典故出处

《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成语典故

你这狗彘不若的万恶败类。★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成语造句

他的行为恶劣至极,简直令人发指,真是狗彘不若。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的君主荒淫无道,他终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弄得国家民不聊生。 这位君主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李义。李义为人正直,对君主的所作所为深感忧虑和不满。他多次进谏,希望君主能够迷途知返,励精图治,但君主却对他的话充耳不闻,甚至还对他心生怨恨。 有一天,君主又在宫中举办奢华的宴会,李义实在看不下去,再次直言进谏。君主大怒,斥责李义竟敢多管闲事。李义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您如此昏庸无道,只知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简直连猪狗都不如啊!”君主听后,更加愤怒,立即下令将李义打入大牢。 然而,李义的话却在民间悄悄传开。百姓们对君主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他们纷纷指责君主的暴行。其他大臣们也开始对君主的行为感到羞愧和担忧,他们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国家必将陷入绝境。 在狱中,李义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他感慨自己虽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无法改变君主的昏庸。与此同时,国家的局势越来越糟糕,周边的强国开始对这个弱小而混乱的国家虎视眈眈。 终于,在百姓和大臣们的压力下,君主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于是决定释放李义,并开始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试图挽回国家的颓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国家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曾经的创伤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愈合。李义虽然重新获得了自由,但他深知国家的未来仍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国之君或领导者,要有担当和责任感,不能只图自己的享乐而不顾百姓的死活。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那位君主一样,被人指责为狗彘不若。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只要有正直勇敢的人敢于直言进谏,敢于指出错误,就有可能促使改变的发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希望。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时刻警醒自己,努力做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人。

狗彘不若-成语图片

狗彘不若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