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彘不若
成語拼音
- gǒu zhì bù ruò
狗彘不若成語解釋
- 彘豬。連豬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
典故出處
- 《荀子·榮辱》人也,憂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成語典故
- 你這狗彘不若的萬惡敗類。★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成語造句
- 他的行爲惡劣至極,簡直令人髮指,真是狗彘不若。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君主荒淫無道,他終日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弄得國家民不聊生。
這位君主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李義。李義爲人正直,對君主的所作所爲深感憂慮和不滿。他多次進諫,希望君主能夠迷途知返,勵精圖治,但君主卻對他的話充耳不聞,甚至還對他心生怨恨。
有一天,君主又在宮中舉辦奢華的宴會,李義實在看不下去,再次直言進諫。君主大怒,斥責李義竟敢多管閒事。李義痛心疾首地說道:“陛下,您如此昏庸無道,只知享樂,不顧百姓死活,簡直連豬狗都不如啊!”君主聽後,更加憤怒,立即下令將李義打入大牢。
然而,李義的話卻在民間悄悄傳開。百姓們對君主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他們紛紛指責君主的暴行。其他大臣們也開始對君主的行爲感到羞愧和擔憂,他們意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國家必將陷入絕境。
在獄中,李義依然心繫國家和百姓。他感慨自己雖有一腔報國之志,卻無法改變君主的昏庸。與此同時,國家的局勢越來越糟糕,周邊的強國開始對這個弱小而混亂的國家虎視眈眈。
終於,在百姓和大臣們的壓力下,君主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的過錯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於是決定釋放李義,並開始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試圖挽回國家的頹勢。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家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曾經的創傷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完全癒合。李義雖然重新獲得了自由,但他深知國家的未來仍然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一國之君或領導者,要有擔當和責任感,不能只圖自己的享樂而不顧百姓的死活。否則,就會像故事中的那位君主一樣,被人指責爲狗彘不若。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只要有正直勇敢的人敢於直言進諫,敢於指出錯誤,就有可能促使改變的發生,爲國家和人民帶來希望。我們應該以史爲鑑,時刻警醒自己,努力做一個有良知、有擔當的人。
狗彘不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