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

成语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汗流浃背成语解释

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典故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成语典故

出处《汉书 杨敞传》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故事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成语造句

在烈日下劳作了一整天,他回到家时已经是汗流浃背,疲惫不堪。

成语故事

在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汉文帝的皇帝,他以宽厚仁慈、善于纳谏而著称。 有一天,汉文帝想要了解一下国家的现状和百姓的生活情况,于是他召集了一些大臣前来商议。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周勃,他是汉文帝非常信任的臣子。 周勃为人朴实,但在表达上有时会显得有些笨拙。当汉文帝询问他一些关于政务的具体问题时,周勃却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紧张得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整个后背都被汗水湿透了,这就是“汗流浃背”的场景。 而另一位大臣陈平则表现得从容不迫。他对汉文帝的问题对答如流,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汉文帝对陈平的表现非常满意,同时也对周勃的紧张感到有些疑惑。 事后,有人问周勃为什么会在皇帝面前如此紧张。周勃惭愧地说:“我平时只专注于具体的事务,对于一些宏观的问题思考得不够深入,所以在皇帝突然发问时,才会不知所措。” 这件事情让周勃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而“汗流浃背”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人在紧张、劳累或极度努力时大量出汗的样子。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理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心理和身体状态的生动写照。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也会在面对重要的场合和问题时感到紧张和压力。这也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以应对各种未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持冷静和从容,在压力面前不慌乱,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汗流浃背-成语图片

汗流浃背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