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乱神

成语拼音

guài lì luàn shén

怪力乱神成语解释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典故出处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成语典故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语也,盖有未易语者耳。★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

成语造句

面对那些没有科学依据、虚无缥缈的说法,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能被怪力乱神所迷惑。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争不断。在卫国,有一位名叫少正卯的人,他能言善辩,经常在集市上高谈阔论,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听讲。 少正卯所讲的内容,多是一些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故事,其中不乏涉及到一些超自然的力量、怪异的现象以及神灵鬼怪之事。他以这些怪力乱神的内容来蛊惑人心,让人们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卫国的国君卫灵公听闻了少正卯的名声,一开始觉得此人很有趣,便时常让少正卯进宫为他讲述那些奇异的故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灵公渐渐发现,少正卯的言论不仅没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任何积极的影响,反而让一些人变得迷信、愚昧,甚至开始动摇国家的统治根基。 孔子当时在卫国,他对少正卯的行为深感忧虑。孔子认为,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会扰乱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偏离正道,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于是,孔子向卫灵公进言,说少正卯的言论是有害的,不能任由其继续蛊惑民众。 卫灵公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听从孔子的建议,将少正卯逮捕。在审判少正卯时,孔子指出,少正卯以怪力乱神的内容迷惑众人,其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了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安宁。最终,少正卯被处以极刑。 这个故事反映了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那些宣扬怪力乱神的行为是持谨慎和警惕态度的。过度沉迷于这类荒诞的内容,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智,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正如《论语》中所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强调的是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和实际问题,而不是被那些虚幻的、没有根据的东西所迷惑。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少正卯这样以怪力乱神来蛊惑人心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们应当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不被那些虚假的、迷信的东西所误导。我们要相信科学,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追求真理和美好生活,而不是寄希望于那些虚幻的神灵鬼怪或超自然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怪力乱神-成语图片

怪力乱神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