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亂神

成語拼音

guài lì luàn shén

怪力亂神成語解釋

指關於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

典故出處

《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成語典故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非不語也,蓋有未易語者耳。★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二

成語造句

面對那些沒有科學依據、虛無縹緲的說法,我們要保持清醒,不能被怪力亂神所迷惑。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紛爭不斷。在衛國,有一位名叫少正卯的人,他能言善辯,經常在集市上高談闊論,吸引了衆多人前來聽講。 少正卯所講的內容,多是一些稀奇古怪、荒誕不經的故事,其中不乏涉及到一些超自然的力量、怪異的現象以及神靈鬼怪之事。他以這些怪力亂神的內容來蠱惑人心,讓人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衛國的國君衛靈公聽聞了少正卯的名聲,一開始覺得此人很有趣,便時常讓少正卯進宮爲他講述那些奇異的故事。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衛靈公漸漸發現,少正卯的言論不僅沒有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任何積極的影響,反而讓一些人變得迷信、愚昧,甚至開始動搖國家的統治根基。 孔子當時在衛國,他對少正卯的行爲深感憂慮。孔子認爲,這些怪力亂神的東西會擾亂人們的思想,使人們偏離正道,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於是,孔子向衛靈公進言,說少正卯的言論是有害的,不能任由其繼續蠱惑民衆。 衛靈公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聽從孔子的建議,將少正卯逮捕。在審判少正卯時,孔子指出,少正卯以怪力亂神的內容迷惑衆人,其行爲已經嚴重危害到了社會的秩序和國家的安寧。最終,少正卯被處以極刑。 這個故事反映了在古代社會,人們對於那些宣揚怪力亂神的行爲是持謹慎和警惕態度的。過度沉迷於這類荒誕的內容,往往會讓人失去理智,偏離正確的人生道路。正如《論語》中所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強調的是要關注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倫理和實際問題,而不是被那些虛幻的、沒有根據的東西所迷惑。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少正卯這樣以怪力亂神來蠱惑人心的例子並不少見。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思維,不被那些虛假的、迷信的東西所誤導。我們要相信科學,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追求真理和美好生活,而不是寄希望於那些虛幻的神靈鬼怪或超自然力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怪力亂神-成語圖片

怪力亂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