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粮坐甲
成语拼音
- guǒ liáng zuò jiǎ
裹粮坐甲成语解释
- 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
典故出处
- 《左传·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战争时期,士兵们常常历经艰辛,风餐露宿,做好了裹粮坐甲、长期坚守的准备。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动荡时期,有两个国家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争。
其中一个国家的将领名叫李毅,他足智多谋,但性格有些急躁。有一次,李毅接到了国王的命令,要他率领大军去攻打邻国。李毅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命令。
出征之前,李毅和他的士兵们积极准备,他们收集了大量的粮草,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士兵们士气高昂,都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当他们到达边境时,发现邻国的军队已经严阵以待。李毅并没有贸然进攻,而是选择了一处有利地形安营扎寨。他让士兵们在营地中养精蓄锐,同时密切观察邻国军队的动向。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双方都没有轻易发动攻击。李毅的士兵们开始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觉得一直这样裹粮坐甲等待不是办法。一些人开始向李毅提议主动出击,但李毅却始终保持着冷静。
他对士兵们说:“我们现在不能轻举妄动,我们要等待最佳的时机。邻国的军队也在等待我们露出破绽,我们不能中了他们的计。”士兵们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听从了李毅的命令。
终于,有一天,李毅通过侦察发现邻国军队出现了一丝松懈。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他立刻召集士兵们,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士兵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向邻国军队,他们奋勇杀敌,势不可挡。邻国军队在他们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溃败而逃。李毅带领着士兵们取得了一场重大的胜利,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场战争让李毅声名远扬,他的智慧和冷静受到了人们的称赞。而“裹粮坐甲”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做好准备,长时间地等待时机。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常常以李毅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耐心和冷静,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待时机的到来,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裹粮坐甲-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