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糧坐甲

成語拼音

guǒ liáng zuò jiǎ

裹糧坐甲成語解釋

攜帶乾糧,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裝,準備迎戰。

典故出處

《左傳·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趙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將何俟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戰爭時期,士兵們常常歷經艱辛,風餐露宿,做好了裹糧坐甲、長期堅守的準備。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有兩個國家經常發生衝突和戰爭。 其中一個國家的將領名叫李毅,他足智多謀,但性格有些急躁。有一次,李毅接到了國王的命令,要他率領大軍去攻打鄰國。李毅深知此次任務艱鉅,但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了命令。 出征之前,李毅和他的士兵們積極準備,他們收集了大量的糧草,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士兵們士氣高昂,都渴望在戰場上建立功勳。 當他們到達邊境時,發現鄰國的軍隊已經嚴陣以待。李毅並沒有貿然進攻,而是選擇了一處有利地形安營紮寨。他讓士兵們在營地中養精蓄銳,同時密切觀察鄰國軍隊的動向。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雙方都沒有輕易發動攻擊。李毅的士兵們開始有些不耐煩了,他們覺得一直這樣裹糧坐甲等待不是辦法。一些人開始向李毅提議主動出擊,但李毅卻始終保持着冷靜。 他對士兵們說:“我們現在不能輕舉妄動,我們要等待最佳的時機。鄰國的軍隊也在等待我們露出破綻,我們不能中了他們的計。”士兵們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是聽從了李毅的命令。 終於,有一天,李毅通過偵察發現鄰國軍隊出現了一絲鬆懈。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於是他立刻召集士兵們,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士兵們如同猛虎下山一般衝向鄰國軍隊,他們奮勇殺敵,勢不可擋。鄰國軍隊在他們的攻擊下節節敗退,最終潰敗而逃。李毅帶領着士兵們取得了一場重大的勝利,爲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場戰爭讓李毅聲名遠揚,他的智慧和冷靜受到了人們的稱讚。而“裹糧坐甲”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做好準備,長時間地等待時機。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常常以李毅的故事來激勵自己,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保持耐心和冷靜,做好充分的準備,等待時機的到來,從而取得最終的勝利。

裹糧坐甲-成語圖片

裹糧坐甲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