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捞月

成语拼音

hǎi zhōng lāo yuè

海中捞月成语解释

比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典故出处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临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无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成语典故

这点如不弄明了,简直等于是海中捞月一样了。★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二

成语造句

明明知道成功的希望渺茫,他还执意去做,这无异于海中捞月。

成语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渔村,村子里住着一群勤劳善良的渔民。其中有一个叫阿明的年轻渔夫,他性格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有一天,阿明和伙伴们出海捕鱼,经过一整天的劳作,收获颇丰。在返程的途中,他们看到海面上倒映着一轮皎洁的明月,那美丽的景象让阿明看得入了迷。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要是能把那水中的月亮捞起来该多好啊。 回到村子后,阿明满脑子都是那海中月亮的影子,他茶不思饭不想,一心只想着如何去捞月。他的行为举止变得很奇怪,大家都不明白他怎么了。阿明的父亲见他如此痴迷,便问他原因。阿明如实相告,父亲听后哭笑不得,说道:“孩子啊,那水中的月亮只是虚幻的倒影,怎么可能捞得起来呢?” 可是阿明根本听不进去,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到。他开始准备各种工具,还制作了一个长长的网兜,想要去捞那水中的月亮。他白天黑夜地守在海边,不断尝试,却一次次地失败。 村里的人们看到阿明如此执着,都纷纷摇头叹息,觉得他是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如同猴子捞月一般。《法苑珠林·愚戆篇·杂痴部》中记载:“伽尸国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俱至大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曰:‘月今日死,落于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暗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未几,树枝中断,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阿明不正是像那些猴子一样,在追求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吗?但阿明依然不放弃,他始终觉得自己只差一点点就能成功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明的身体日渐消瘦,他的努力依然没有任何结果。终于,有一天,阿明累倒在了海边。当他醒来时,看到父亲守在他的身旁,眼中满是担忧和心疼。 父亲再次对他说:“孩子,放弃吧,那只是一个虚幻的景象,不可能捞到的。”这一次,阿明似乎明白了父亲的话,他看着那依旧在海面上摇曳的月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执着,明白了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就像那海中捞月,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只是徒劳。从那以后,阿明不再执着于捞月,他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和伙伴们一起出海捕鱼,过上了平静而又幸福的日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不要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否则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海中捞月-成语图片

海中捞月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