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发不爽
成语拼音
- háo fà bù shuǎng
毫发不爽成语解释
- 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典故出处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
成语典故
- 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
成语造句
- 在进行极为精细的科学实验时,他的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比起来毫发不爽,令人惊叹。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一定的治国才能,但他生性多疑,常常对身边的人抱有猜忌之心。
卫灵公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鱼,他为人正直,一心为国为民。然而,卫灵公却听信了一些小人的谗言,对史鱼产生了误解。尽管如此,史鱼依然坚守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处理事务。
有一次,卫国面临一场重大的决策,关乎国家的安危。史鱼深知其中的利弊,多次向卫灵公进谏,阐明自己的观点。可是卫灵公却犹豫不决,没有采纳史鱼的建议。最终,事情的发展正如史鱼所预料的那样,卫国遭遇了挫折,陷入了困境。
史鱼看到国家的状况,心中十分忧虑。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他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提醒卫灵公。
史鱼病重之时,将儿子叫到床前,嘱咐道:“我一生忠诚为国,却未能让国君明白我的苦心。我死后,不要将我的尸体按照常规的方式安葬,而是将其放在窗户边。”儿子虽然不理解父亲的用意,但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卫灵公前来探望史鱼,看到他的尸体放置的奇怪位置,感到十分诧异。这时,史鱼的儿子上前解释道:“父亲一生为国家尽心尽力,却没能改变国君的一些错误决策。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国君的重视,让国君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
卫灵公听后,深受触动。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种种行为,意识到自己对史鱼的误解。从此,卫灵公痛改前非,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更加重视大臣们的意见。
后来,卫国在卫灵公的努力下逐渐恢复了元气,国家的各项事务也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而史鱼的这种忠诚和坚持,也被后人传颂。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史鱼对于国家大事的预测和判断几乎可以说是毫发不爽。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准确地把握了局势的发展。他的忠诚和正直,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像史鱼这样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品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持忠诚和正直,用心去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毫发不爽-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