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髮不爽

成語拼音

háo fà bù shuǎng

毫髮不爽成語解釋

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典故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便是心中許多道理,光明鑑照,毫髮不差。”

成語典故

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髮不爽。★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

成語造句

在進行極爲精細的科學實驗時,他的計算結果和實際情況對比起來毫髮不爽,令人驚歎。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有一定的治國才能,但他生性多疑,常常對身邊的人抱有猜忌之心。 衛靈公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魚,他爲人正直,一心爲國爲民。然而,衛靈公卻聽信了一些小人的讒言,對史魚產生了誤解。儘管如此,史魚依然堅守自己的職責,盡心盡力地爲國家處理事務。 有一次,衛國面臨一場重大的決策,關乎國家的安危。史魚深知其中的利弊,多次向衛靈公進諫,闡明自己的觀點。可是衛靈公卻猶豫不決,沒有采納史魚的建議。最終,事情的發展正如史魚所預料的那樣,衛國遭遇了挫折,陷入了困境。 史魚看到國家的狀況,心中十分憂慮。他知道自己的努力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但他仍然沒有放棄。他決定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提醒衛靈公。 史魚病重之時,將兒子叫到牀前,囑咐道:“我一生忠誠爲國,卻未能讓國君明白我的苦心。我死後,不要將我的屍體按照常規的方式安葬,而是將其放在窗戶邊。”兒子雖然不理解父親的用意,但還是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衛靈公前來探望史魚,看到他的屍體放置的奇怪位置,感到十分詫異。這時,史魚的兒子上前解釋道:“父親一生爲國家盡心盡力,卻沒能改變國君的一些錯誤決策。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國君的重視,讓國君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爲。” 衛靈公聽後,深受觸動。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種種行爲,意識到自己對史魚的誤解。從此,衛靈公痛改前非,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決策,更加重視大臣們的意見。 後來,衛國在衛靈公的努力下逐漸恢復了元氣,國家的各項事務也都處理得井井有條。而史魚的這種忠誠和堅持,也被後人傳頌。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史魚對於國家大事的預測和判斷幾乎可以說是毫髮不爽。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經驗,準確地把握了局勢的發展。他的忠誠和正直,也爲後人樹立了榜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像史魚這樣的人物,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品德,爲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們的事蹟提醒着我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應該保持忠誠和正直,用心去爲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奮鬥。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更加自信。

毫髮不爽-成語圖片

毫髮不爽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