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好气

成语拼音

hǎo shēng hǎo qì

好声好气成语解释

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犯了错误,我没有疾言厉色,而是好声好气地跟他讲道理,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三的年轻人。李三为人善良温和,但性子有些绵软,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 一天,李三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名叫王五的人。王五是个游手好闲之辈,他看到李三后,便满脸堆笑地凑上来说道:“李三兄弟,我最近手头有点紧,能不能借我点钱应急啊?”李三本想拒绝,可是看着王五那期待的眼神,又想到大家都是邻里街坊,便好声好气地说:“行吧,不过我也没多少,只能给你一点。”王五一听,立刻喜笑颜开,连连道谢。 过了一段时间,王五又来找李三,还是以各种理由借钱,李三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好声好气地又借给了他一些。就这样,王五一次次地找李三借钱,李三都没有强硬地拒绝。 然而,李三自己的生活也渐渐变得拮据起来。他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当王五再次来找他借钱时,他鼓起勇气说:“王五,我真的不能再借给你了,我自己也没什么钱了。”王五却突然翻脸,大声骂道:“哼,你以前都好声好气地借给我,现在怎么突然变了?”李三被王五的态度吓了一跳,但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 此时,一位路过的老者听到了他们的争执,便走过来对李三说:“年轻人,你的善良是好的,但有时候也要懂得拒绝,不能一味地好声好气,否则别人会觉得你的好是理所当然,甚至会得寸进尺。”李三听了老者的话,恍然大悟。 从那以后,李三学会了适当地说“不”,不再对不合理的要求好声好气地应允。他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他明白了善良要有度,不能让别人随意践踏自己的好意。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在某些朝代,一些官员对下属和百姓总是好声好气,一味地迁就,结果导致纪律松弛,政务混乱。而那些有原则、懂得适度强硬的官员,则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治理。就如同《论语》中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能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同时,也要学会分辨他人的意图,不能让别人利用我们的善良。 所以,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保持适度的善良和温和,但也不能毫无原则地好声好气。要在善良与原则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好声好气-成语图片

好声好气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