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聲好氣

成語拼音

hǎo shēng hǎo qì

好聲好氣成語解釋

形容語調柔和,態度溫和。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犯了錯誤,我沒有疾言厲色,而是好聲好氣地跟他講道理,希望他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三的年輕人。李三爲人善良溫和,但性子有些綿軟,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 一天,李三在路上遇到了一個名叫王五的人。王五是個遊手好閒之輩,他看到李三後,便滿臉堆笑地湊上來說道:“李三兄弟,我最近手頭有點緊,能不能借我點錢應急啊?”李三本想拒絕,可是看着王五那期待的眼神,又想到大家都是鄰里街坊,便好聲好氣地說:“行吧,不過我也沒多少,只能給你一點。”王五一聽,立刻喜笑顏開,連連道謝。 過了一段時間,王五又來找李三,還是以各種理由借錢,李三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是好聲好氣地又借給了他一些。就這樣,王五一次次地找李三借錢,李三都沒有強硬地拒絕。 然而,李三自己的生活也漸漸變得拮据起來。他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於是當王五再次來找他借錢時,他鼓起勇氣說:“王五,我真的不能再借給你了,我自己也沒什麼錢了。”王五卻突然翻臉,大聲罵道:“哼,你以前都好聲好氣地借給我,現在怎麼突然變了?”李三被王五的態度嚇了一跳,但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 此時,一位路過的老者聽到了他們的爭執,便走過來對李三說:“年輕人,你的善良是好的,但有時候也要懂得拒絕,不能一味地好聲好氣,否則別人會覺得你的好是理所當然,甚至會得寸進尺。”李三聽了老者的話,恍然大悟。 從那以後,李三學會了適當地說“不”,不再對不合理的要求好聲好氣地應允。他的生活也逐漸恢復了正常,他明白了善良要有度,不能讓別人隨意踐踏自己的好意。 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在某些朝代,一些官員對下屬和百姓總是好聲好氣,一味地遷就,結果導致紀律鬆弛,政務混亂。而那些有原則、懂得適度強硬的官員,則能夠更好地管理和治理。就如同《論語》中所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們要有自己的立場和原則,不能爲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同時,也要學會分辨他人的意圖,不能讓別人利用我們的善良。 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時,要保持適度的善良和溫和,但也不能毫無原則地好聲好氣。要在善良與原則之間找到平衡,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人交往,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好聲好氣-成語圖片

好聲好氣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