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唱
成语拼音
- hé ér bù chàng
和而不唱成语解释
- 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典故出处
- 《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这场激烈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他却一直保持沉默,和而不唱。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为卫国的诸侯国。卫国有一位智者名为宁武子。
宁武子在卫国的朝堂上历经了数代君王的更替。在卫文公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宁武子积极进言献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众人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他的智慧和谋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然而,到了卫成公时期,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卫成公昏庸无道,听信谗言,政治变得混乱不堪。在这样的环境下,宁武子深知直言进谏可能会给自己招来祸端,但他又不能完全坐视不理。于是,他选择了一种看似沉默的方式来应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地发表意见和主张,而是默默地观察局势,在关键时刻给予一些委婉的建议和引导。他表面上顺应着卫成公和那些奸臣的意愿,不与之公然对抗,但内心却保持着清醒和坚定。
很多人不理解宁武子的这种做法,认为他变得怯懦了。但实际上,宁武子是在以一种“和而不唱”的智慧来保护自己和国家。他明白在这样恶劣的政治环境下,过于强硬地唱反调只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而无法真正改变局势。他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用一种更为巧妙和温和的方式来推动国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宁武子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君子之道,在复杂的政治局面中保持着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纷争。他的这种做法,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空间,也为卫国在艰难时期保留了一份希望和力量。
后来,卫国的局势逐渐好转,宁武子的智慧和隐忍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重。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和而不唱”的深刻内涵,成为了后世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榜样。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一定要一味地强硬对抗,有时候采取一种更为柔和、智慧的方式,反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学会“和而不唱”,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尊严,同时也为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和而不唱-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