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然而怒
成语拼音
- hè rán ér nù
赫然而怒成语解释
-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典故出处
- 《汉书·枚乘传》汉知吴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后汉书·张皓传》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
成语典故
- 监戎者以闻。上赫然大怒,命大将职正其罪。★唐·皮日休《白门表》
成语造句
- 他听到那番不实的指责后,赫然而怒,当场驳斥了对方。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郑国。郑国有一位大臣叫子产,他以智慧和果断而闻名。
当时,郑国的邻国卫国是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有一次,郑国和卫国因为边界的一些土地问题产生了争端。卫国派出使者来到郑国,态度傲慢无礼,言辞中充满了挑衅和威胁。
郑国的国君听闻卫国使者的话语后,顿时火冒三丈,赫然而怒。他准备立刻召集军队,与卫国一决高下。但子产得知此事后,赶忙进宫劝谏国君。
子产对国君说:“大王,切不可意气用事。卫国虽然无理,但我们此时贸然出兵,胜算并不大。战争一旦开启,受苦的是百姓,国家也会陷入动荡。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寻求更妥善的解决办法。”国君听了子产的话,逐渐冷静下来,但心中的怒火依然难以平息。
子产继续分析道:“我们可以先通过外交途径与卫国沟通,阐明我们的立场和底线。同时,加强国内的防守,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以我们郑国的实力和智慧,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而不是仅仅依靠武力。”国君最终采纳了子产的建议,没有立刻发动战争。
子产亲自负责与卫国的外交交涉,他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经过多轮艰难的谈判,卫国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做出了让步,双方成功解决了边界争端,避免了一场战争的爆发。
郑国也因此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得以继续稳定发展。子产的冷静和智慧,让郑国在这次危机中化险为夷。而国君也从这件事中明白了,遇到事情不能仅凭一时的怒气就做出冲动的决定,要像子产一样冷静思考,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挑衅和困难时,不能轻易地被情绪左右,赫然而怒可能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用智慧和谋略去应对,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成就一番事业。正如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只有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实现自己的目标。
赫然而怒-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