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短论长

成语拼音

héng duǎn lùn cháng

衡短论长成语解释

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

典故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申郑》末学肤受,本无定事物的优劣。而抑扬其间,妄相拟议,遂与比类纂辑之业同年而语,而衡短论长,岑楼寸木且有不敌之势也,岂不诬哉?”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事物,而非随意衡短论长,影响彼此的关系。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蔡国。蔡国中有两个大臣,分别是甲和乙。 甲为人聪慧且勤奋,对于国家大事常常能提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一心为了蔡国的繁荣与稳定而努力。乙则不同,他心胸狭隘,嫉妒心强,总想着如何打压比自己优秀的人。 一次,蔡国面临一项重要决策,甲依据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这让乙心中十分不快,他觉得甲的风头完全盖过了自己。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乙总是有意无意地在众人面前说起甲的一些琐事,对甲的行为和言语进行歪曲和夸大,试图以此来降低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乙这种衡短论长的行为越来越频繁。他不去关注甲所提出的那些有益的观点和贡献,却总是抓住一些细枝末节来大做文章。他在朝堂上、在私下里,不断地对甲进行诋毁和贬低。 蔡国的国君一开始并未在意这些言语,但渐渐地,他也开始对甲产生了一些怀疑和不满。甲察觉到了这一变化,心中十分委屈和无奈。他不明白自己一心为国,为何会遭到这样的对待。 然而,甲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职责和信念。他依然努力地为蔡国出谋划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推动国家的发展。而乙却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着他衡短论长的行径。 最终,蔡国因为没有采纳甲的一些重要建议而陷入了困境。此时,国君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反思乙的那些言论,发现其中大多是无中生有、吹毛求疵的。他后悔不已,想要重新重用甲,然而此时的局势已经十分艰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像乙那样,总是去衡短论长,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而忽略了别人的优点和贡献。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被那些恶意诋毁和贬低他人的言论所影响,要相信真正有能力和价值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我们应该以理性和智慧来评判他人,而不是被一些无端的言语所误导。

衡短论长-成语图片

衡短论长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