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制人
成语拼音
- hòu fā zhì rén
后发制人成语解释
-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典故出处
- 《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成语典故
- 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成语造句
- 在这场竞争中,起初他处于劣势,但他冷静观察,耐心等待时机,最终实现了后发制人,成功反超对手。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诸侯国中,有一位年轻而睿智的将领叫李明。当时,这个诸侯国面临着来自周边强国的威胁,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国家。
邻国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来袭,他们装备精良,人数众多。李明所率领的军队在一开始处于明显的劣势,许多人都主张立刻出击,与敌人正面交锋,试图阻止敌人的进攻。然而,李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此时贸然出击并非明智之举。他对士兵们说:“我们现在力量还不够强大,不能轻举妄动。我们要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做到后发制人。”
于是,李明带领军队采取了坚守的策略,利用地形优势和防御工事抵御敌人的进攻。敌人一开始气势很盛,不断发起攻击,但都被李明的军队顽强地挡了回去。
在坚守的过程中,李明积极训练士兵,提高他们的战斗能力,同时也不断收集情报,了解敌人的弱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的攻势逐渐减弱,他们的物资供应也开始出现问题。
李明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他果断地率领军队出击。此时的敌人已经疲惫不堪,而李明的军队则士气高昂。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李明的军队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举击败了敌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场战役让李明声名远扬,他的后发制人的策略也被人们广为传颂。后来,在面对其他的挑战时,李明依然坚持这种策略,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等待最佳的时机,然后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正如《荀子·议兵》中所说:“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李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诠释了后发制人的精髓,为国家的安定和繁荣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历史的长河中,后发制人这一策略被许多人所运用。它不仅仅适用于战争,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保持冷静,积蓄力量,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从而实现最终的胜利。
后发制人-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