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鸣狗盗

成语拼音

hú míng gǒu dào

狐鸣狗盗成语解释

指作恶偷盗之徒。旧时统治者对造反者的贬称。

典故出处

《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狗盗。”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社会秩序混乱,一些不法之徒趁机为非作歹,狐鸣狗盗之事屡见不鲜。

成语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有一个名叫孟尝君的人,他以广纳贤才、慷慨好客而闻名。 孟尝君门下有各种各样的门客,其中有一些人看起来并无特别出众之处。一天,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久闻他的大名,想要让他留在秦国为相。孟尝君一开始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答应了。然而,不久之后,秦昭王听信了一些大臣的谗言,担心孟尝君会对秦国不利,于是决定将他囚禁起来,并且打算处死他。 孟尝君得知自己处境危险,心急如焚。他的门客们也都纷纷想办法营救他。其中有一个门客自告奋勇,说他有办法。原来这个门客善于学狗叫,他打算利用自己的这个技能混进秦宫的仓库,盗取那件能够证明孟尝君清白的狐白裘。 到了夜晚,这个门客悄悄地潜入秦宫仓库,凭借着自己出色的狗叫声,成功地避开了守卫,顺利地找到了狐白裘并将其偷了出来。孟尝君拿着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最宠爱的妃子,妃子在秦昭王面前为孟尝君求情,秦昭王终于答应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人急忙逃离秦国,他们日夜兼程,来到了秦国边境的函谷关。可是此时正值半夜,按照规定,函谷关要等到鸡鸣天亮之后才会开关放行。孟尝君心急如焚,担心秦昭王会反悔派人来追。就在这关键时刻,另一位门客站了出来,他学起了公鸡打鸣。附近的公鸡听到叫声也都跟着叫了起来,守关的士兵以为天亮了,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等人趁机顺利地通过了函谷关,逃离了秦国。 回到齐国后,孟尝君感慨万千,他意识到那些曾经被他忽视的看似普通的门客,在关键时刻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狐鸣狗盗”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那些微不足道的技能或人物,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就如同孟尝君的这两位门客,他们凭借着看似不起眼的学狗叫和学鸡鸣的技能,成功地帮助孟尝君脱离了险境,让人们明白了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人的才能,哪怕是那些看似“狐鸣狗盗”之辈。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这样的故事不断提醒着人们,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发现每一个人的价值。

狐鸣狗盗-成语图片

狐鸣狗盗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