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鳴狗盜

成語拼音

hú míng gǒu dào

狐鳴狗盜成語解釋

指作惡偷盜之徒。舊時統治者對造反者的貶稱。

典故出處

《舊唐書·鄭畋傳》畋謬領藩垣,榮兼將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與義士忠臣,共剪狐鳴狗盜。”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個動盪的時代,社會秩序混亂,一些不法之徒趁機爲非作歹,狐鳴狗盜之事屢見不鮮。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有一個名叫孟嘗君的人,他以廣納賢才、慷慨好客而聞名。 孟嘗君門下有各種各樣的門客,其中有一些人看起來並無特別出衆之處。一天,孟嘗君出使秦國,秦昭王久聞他的大名,想要讓他留在秦國爲相。孟嘗君一開始猶豫不決,但最終還是答應了。然而,不久之後,秦昭王聽信了一些大臣的讒言,擔心孟嘗君會對秦國不利,於是決定將他囚禁起來,並且打算處死他。 孟嘗君得知自己處境危險,心急如焚。他的門客們也都紛紛想辦法營救他。其中有一個門客自告奮勇,說他有辦法。原來這個門客善於學狗叫,他打算利用自己的這個技能混進秦宮的倉庫,盜取那件能夠證明孟嘗君清白的狐白裘。 到了夜晚,這個門客悄悄地潛入秦宮倉庫,憑藉着自己出色的狗叫聲,成功地避開了守衛,順利地找到了狐白裘並將其偷了出來。孟嘗君拿着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最寵愛的妃子,妃子在秦昭王面前爲孟嘗君求情,秦昭王終於答應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一行人急忙逃離秦國,他們日夜兼程,來到了秦國邊境的函谷關。可是此時正值半夜,按照規定,函谷關要等到雞鳴天亮之後纔會開關放行。孟嘗君心急如焚,擔心秦昭王會反悔派人來追。就在這關鍵時刻,另一位門客站了出來,他學起了公雞打鳴。附近的公雞聽到叫聲也都跟着叫了起來,守關的士兵以爲天亮了,便打開了關門。孟嘗君等人趁機順利地通過了函谷關,逃離了秦國。 回到齊國後,孟嘗君感慨萬千,他意識到那些曾經被他忽視的看似普通的門客,在關鍵時刻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狐鳴狗盜”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那些微不足道的技能或人物,在特定的情況下也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就如同孟嘗君的這兩位門客,他們憑藉着看似不起眼的學狗叫和學雞鳴的技能,成功地幫助孟嘗君脫離了險境,讓人們明白了不能輕視任何一個人的才能,哪怕是那些看似“狐鳴狗盜”之輩。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這樣的故事不斷提醒着人們,要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接納和發現每一個人的價值。

狐鳴狗盜-成語圖片

狐鳴狗盜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