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鼠之徒

成语拼音

hú shǔ zhī tú

狐鼠之徒成语解释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典故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那些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人,全是狐鼠之徒,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段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不断。在一个名为卫国的小国中,有一个奸臣,名叫费无忌。此人阴险狡诈,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如同那见不得光的狐鼠一般。 当时卫国的国君欲为太子迎娶一位邻国公主,便派遣费无忌前去操办。费无忌见到那公主美貌非凡,心生邪念,他深知若太子娶了公主,自己日后定难获得更大的权势。于是,他在国君面前进谗言,编造了许多关于太子的不实之言,使得国君对太子心生嫌隙。而后,他又劝国君迎娶了本该嫁给太子的公主,这一举动彻底破坏了卫国的稳定。 太子察觉到费无忌的阴谋,对他恨之入骨。费无忌害怕太子日后报复,便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不断在国君面前诬陷太子,用尽各种手段挑拨国君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卫国因此陷入了混乱与争斗之中。 费无忌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许多正直大臣的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国君,揭露费无忌的恶行。然而,国君却被费无忌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对大臣们的谏言置之不理。费无忌更加肆无忌惮,利用国君对他的信任,铲除了许多与他作对的人,一时间卫国朝堂乌烟瘴气。 百姓们对费无忌也是深恶痛绝,背地里都咒骂他是个狐鼠之徒,只敢在阴暗处搞小动作,祸乱国家。但费无忌却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继续为非作歹。 最终,卫国因为费无忌的胡作非为而国力衰退,在诸侯国的争斗中逐渐处于劣势。而费无忌这个狐鼠之徒也遭到了应有的报应,他的恶行被更多的人知晓,遭到了众人的唾弃。卫国的这段历史也成为了后人的一个教训,让人们明白像费无忌这样的狐鼠之徒,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他们的行径终究是不会得逞的,历史会给予公正的评判。

狐鼠之徒-成语图片

狐鼠之徒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